最近,有一段很老的访谈节目视频再次火了起来,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该节目是在2000年录制的一期《对话》,受访者乃是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导演韩寒。
在当时,韩寒可不是如今这位集导演、作家、赛车手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国民岳父”,而是个主流社会眼中的叛逆者、坏孩子。
而这期节目也不是让韩寒来介绍他出版《三重门》的成功经验,而是一场社会各界人士批判他的鸿门宴。
为此,节目组还请来了一名叫黄思路的小姑娘与韩寒作对比,似乎早已肯定,离经叛道者未来必泯然众人,少年好榜样以后定为国之栋梁,人们期待着看他的笑话。
你问黄思路是谁?
单单提她,如今多半没几个人想得起来;但如果提到当年小有名气的“好学生三人组”,提到其中最出名的“哈佛女孩”,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忆犹新。
《哈佛女孩刘亦婷》以200万的销量,创造了当年中国家庭教育类图书的行业奇迹,无数老师家长将其奉为圭臬,刘亦婷也成了无数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在本书中,刘亦婷介绍了以捏冰块磨练意志的方法,自言当初母亲曾让自己用手捏住一块冰坚持一刻钟,对于感受,她如此着笔:
第一分钟,感觉还可以;
第二分钟,就觉得刺骨的疼痛,我拿起一封说明书看,转移注意力;
第三分钟,骨头疼得钻心,我就用大声读说明的方法来克服;
第四分钟,骨头都要被冻僵冻裂了,我使劲咬住嘴唇,让痛感转移到嘴上;
第五分钟,手变青了,也不那么痛了;
第六分钟,手只有一点儿痛了,而且稍微有点儿麻;
第七分钟,手不痛了,只觉得冰冰的,有些麻木;
第八分钟,手完全麻木了;
当爸爸终于喊停时,我忍不住欢呼起来,这时才看到我的手已经成了紫红色,摸什么都是觉得很烫。
不是每个家庭都能培养出哈佛女孩,但起码家长们还不至于缺少了一台冰箱。
于是乎,不少90后的童年记忆里便有了家长们让自己捏冰块的“素质教育”,也不知道有没有捏得比刘亦婷更久的大好少年因此考入哈佛。
这只是刘亦婷式教育法的一个缩影,直到如今还有不少家长深信从刘式教育法中变形衍生的所谓教育圣经:
刘亦婷妈妈觉得孩子的注意力会被过多的色彩分散,所以无数小仙女失去了心爱的粉色铅笔盒;
刘亦婷妈妈让她抄电话簿培养耐心,所以无数孩子多出了一项莫名其妙的任务;
刘亦婷妈妈给她制订铁人计划备战考试,用补品吊命,靠体力运动缓解精神疲劳,只让她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所以……所以医院病房很是接受了一批累倒的孩子。
这些方法有用吗?或许还是有一点,可凭借这些方法真能让孩子进哈佛吗?但凡还有一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轻易给出肯定的答案。
中国优秀学生千千万,为何刘亦婷能够上哈佛?是因为这些教育方法?
简而言之,访美期间,刘亦婷寄住于美国重量级议员拉瑞家中,他也是刘亦婷申请哈佛的推荐人,而他还只是众多推手中的一员而已。
幸好,时间终会让人们得到正确答案:19年过去,韩寒从文学圈跨进电影圈,身居福布斯排行榜,登上《时代》封面,至今依然影响着当代中国青年。
那么,19年前,那位曾被拿来和韩寒比较的“哈佛女孩”,现在去哪去了?
曾经立志报效祖国、征求穷人、奉献人类的哈佛女孩如今已经是正宗的美国公民,开着皮包公司,赚着中国富人的钱。
她留下了什么?大概只是捏冰块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