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之声
今天中午,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的一条微博刷了屏。
3月25日晚上八点多,几名协和医生正在北京东单羽毛球馆打球,发现隔壁篮球场一中年男性突然倒地。几位医生赶紧飞奔过去,发现是心跳骤停,随即呼叫120,同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球馆里正好配备了自动除颤仪(AED),先后除颤四次,复苏总计十余分钟,终于转为自主心律。
120迅速将病人就近转到同仁医院急诊,半个多小时后病人已经苏醒并能够讲话了。十点左右,参与施救的医生之一江伟特地去同仁医院看望,患者正在等着做冠造,情况稳定。
下图就是当时施救的几位医生:(左起)内科常龙、口腔科周炼、免疫科姜楠、核医学科罗亚平、内科ICU江伟、呼吸内科留永健。
协和医院坐落在北京东单,官微最后很“傲娇”地说:
“这是继骨科医生在东单救治摔伤老人、ICU护士在东单抢救猝死路人、妇产科护士长在东单地铁急救晕厥路人,协和医学生在东单游泳馆抢救溺水者后,再次证明东单是世界上最安全区域!”
官微的“傲娇”是有底气的。
妇产科护士长在地铁上急救晕厥路人
2016年7月6日傍晚6时许,北京地铁5号线(途径东单站)上一名年轻男乘客突然发病,摔倒在车厢里,牙关紧闭,全身抽搐,场面非常吓人。有在现场的乘客说,“大家主动闪出一条过道,并向其他车厢大声传话有没有医生。”幸运的是,在两名热心女乘客的及时救助下,十几分钟后男子苏醒过来,并被家人接走。
照片中身穿深蓝色上衣,正在为该男子测颈动脉搏动的正是北京协和医院产科病房护士长李蕊。李蕊护士长说,她是“下班无意中碰上的,任何一个医务工作者遇到都会这样做。”
ICU护士和医学生抢救猝死路人
“双手手指紧紧相扣,手掌根部垂直连续心外按压;一手按下额头,一手托起下巴,深吸一口气进而连续地人工呼吸……”这个情节不是医院的CPR培训,也不是在医院里的抢救,而是发生在东单路口的生死时速。
2016年10月21日上午,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王双玲护士上完夜班返回家的途中发现前方有人倒地,职业的敏感性和使命感,让她立刻奔向前去。王双玲熟练地观察此人的瞳孔脉搏,发现已触摸不到动脉搏动,判断意识已经丧失,立即跪在地上进行CPR(心肺复苏),同时组织其他路人拨打急救电话,让其家属前往协和医院急诊科求援。
当时天气正是大风夹着秋雨,王双玲跪在冰凉的地上为患者进行高强度心肺复苏持续长达二十分钟,之后人群中出现一位正好路过的协和医科大学学生与另一位路人一起协助她进行心肺复苏。直到患者被送到医院转危为安。
怪不得网友们纷纷留言:以后遛弯也要绕着东单!
“神仙配置”还需AED
当然,除了这组医生的“神仙配置”,有专业人士指出,这名患者的幸运还和一个关键装置有关系,那就是AED——自动体外除颤仪。
有报道说,现在我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分钟约有1人发生心脏性猝死。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如果身边的人不能及时施救,患者4分钟以后的存活率将急剧下降,大脑也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发生心脏骤停可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想抢救患者,除了实施心肺复苏术,最便捷的可能就是AED救治。在人流密集场所安放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可以最大限度地挽救心脏骤停患者。
本世纪以来,在美国、欧洲、日本、台湾、香港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均已配置和推广使用AED,美国在不到10年时间安装超过100万台AED,超过317台/10万人,日本在不到10年时间安装超过40万台AED,达到235台/10万人。
在这些地方,越来越多的公众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熟练使用AED:法国CPR培训普及率为总人口的40%,而德国更是高达80%,在美国仅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的人数就超过7000万名,相当于全美总人口的1/3。
目前,上海、深圳、杭州、北京等发达地区也率先进行了AED配置和公众急救培训的实践,已经成功挽救了数百人的生命,如在短短两年间,仅杭州火车东站一地,就挽救了10人的生命。
但是,AED配置数量和覆盖公共场所面极小与急救知识普及率低仍是我国面临的重要问题。
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阜外医院主任医师敖虎山手提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走上“委员通道”,呼吁普及心肺复苏培训,推广其在学校、企业等公共场所的普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副院长黎志宏也建议,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利用5-10年时间,使AED在一线城市达到100台/10万人、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达到50台/10万人、三线城市达到20台/10万人的配置标准目标,公众急救培训率达到10%的目标,还要建立可持续的急救培训和AED运行和管理体系。
同时,要将急救培训纳入大中小学课程体系,由国家红十字会、卫健委、教育部编制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急救培训教材和教学大纲。
为协和医生的医术与仁心点赞!
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了解些急救常识
为生命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