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参商
崖山海战结束以后,中国全境第一次被外来民族所占领。从这个角度看,南宋亡国与之前历代的亡国相比,都更为严重。所以,有“崖山之后无中国”之语。
01.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是蒙元与南宋之间的最后一场战争。1278年,南宋末帝赵昺被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张世杰拥立为帝,随后,就将朝廷前往崖山——今广东江门,准备在此建立据点,做最后一搏。
1279年正月,蒙元水陆两军便直逼崖山,准备灭亡南宋小朝廷。
南宋大势已去,无论如何抵抗,也只于保持气节有益,难以扭转大局。同年三月,宋军败掉了双方间最终的决战。左丞相陆秀夫知道亡国在即,便换上朝服,向末帝做最后朝拜,然后,便背起年仅八岁的赵昺,跳入海中,以身殉国。南宋所遗留的十万将士、宫女和平民也纷纷随之投海。
02.“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含义
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在大多人的理解中,这句话的含义是:南宋崖山之战以后,南宋归于蒙元,几千年华夏文化的积累被破坏,中华文明就此中断。
当然,还有一种含义,是在上述含义的基础上添附而成。大体意思如下。
在中国境内,中华文明已经停止生长,不过,因为在唐朝的时候,日本曾派出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制度、礼仪,中国也有勇如鉴真者赴日本布道,所以,日本是中华文明的另一个附着体。崖山之战以后,中华文明在中国是死亡了,但却在日本保留下了根基。
第二种说法一度大行其道,被许多人认作是支撑日本侵华战争的理念支柱——日本正是为了将中华文明重新植入中国而发动侵略。而其提出者,则被认为是日本的京都学派,甚至还具体到了中国史学家内藤湖南身上。
03.“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出处
那么,这句人尽皆知的话就究竟出自何处呢?
首先,肯定不是出自内藤湖南。内藤湖南提出过唐宋变革论,认同中日文化同一说,然而,据凤凰网历史专栏作者萧让考证,内藤先生从未有过哪怕只是类似“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言论。相反,他对蒙元、满清等异族政权的治国能力评价颇高。
既然如此,“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就一定不是京都学派为了给侵华日军创造合法性而提出的阴谋了。那么,这句话的出处到底在哪呢?
其实,没有一个具体的出处,但是,从明朝遗民的诗中,到可以看到相似的句子。比如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这句诗借崖山之战感叹明朝被满清灭亡,算是与“崖山之后无中国”最相似的句子了。即便如此,其含义也与如今的“崖山之后无中国”有天壤之别。
虽然找不到“崖山之后无中国”的出处,但是,却可以大致推测出其被广为传颂的原因。就这句话来说,其第二层含义远比第一层含义传播的更为广远。
从90年代开始,中日关系一再恶化,尤其教科书事件,钓鱼岛事件发生以后,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高涨。这其中,当然有爱国的成分,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也有过激的成分。“崖山之后无中国”就是在反日情绪高涨的情况下被赋予了第二层含义,并凭借着与仇日心态的契合而广为流传。说到底,都是民族主义过于膨胀所致。
参考文献:
许静波:《狂欢抑或失范: 新媒体场域下历史类话题的发酵与传播———以“崖山之后无中华”为例》
佚名:《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华夏文明的沦丧》
萧让:《“崖山之后无中华”真是日本学者提出的吗?》
举报/反馈

历史研习社

22.4万获赞 9.2万粉丝
顺时针研习历史,逆时针解毒世界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