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北京人,1958年出生,1976年高中毕业后进入海军北航舰队担任卫生员,1980年退伍回京,进入北京医药公司批发商店任业务员。1978年开始创作。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198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已发表多部中长篇小说,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影、电视连续剧。
一口气读完朔爷的《过把瘾就死》,人物对话精彩而深刻,特别现实和生活,给人一种爱的无力和被爱的压力,作为已婚人士,给我一种深深的认同感,读完之后给人一种曾经拥有美好的爽,感觉特别过瘾。青春年少的时候,总是表面的理解“过把瘾就死”这句话,认为人生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精彩,是否过瘾,大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豪情。总觉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仍然活着”这句话很深刻。活就要活得精彩,与众不同,如果活成行尸走肉,吾宁死。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明白了《过把瘾就死》的真实含义。过瘾并不是满足自己一时的烟瘾、酒瘾、肉欲的一时之快,而是经过磨难和困苦之后,回头看那段日子依然幸福美好,感觉很过瘾,就是死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过把瘾就死》讲述的是“我”与杜梅婚后生活。“我”是机关单位的“老油条”,每天的工作就是喝茶看报唠嗑,心中有雄鹰展翅的理想和报复,但是自己却碌碌无为的把自己活成了一粒尘埃,历经沧桑,只想和杜梅谈个恋爱,但是谈着谈着到那个份上了,骑虎难下,游子性格的“我”只能硬着头皮和她结了婚。杜梅是一个涉世未深,对婚后生活充满了浪漫幻想的女孩子。总是以爱为名把我牢牢的束缚在她的藩篱内,以自我牺牲换取对爱付出的成就感。但是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她只是感动了自己,总是说:“我为你做了这样多,你为什么要离开我,为什么不爱我”。两人的思想不在一个维度,谁都无法满足彼此内心的需要。
杜梅的思想和精神世界里只有爱,同时她也要求“我”也全心全意的爱她。但是“我”不仅有爱,还有自己实现雄伟理想和碌碌无为生活的惆怅,自视甚高,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安邦定国之志,但是无力实现,尽管碌碌无为,但是不容许别人质疑自己的才能,听见昔日同事,下海后飞黄腾达,但是自己却一事无成,内心特别失落,无人诉说,无处诉说,对杜梅有不想诉说,所以内心特别憋屈拧巴。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才子,大有“阮籍猖狂,岂笑穷途之哭”之感。杜梅生活在二维空间,我生活在三维空间,所以不管是沟通还是吵架,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智能制造新的矛盾,就像我打出一拳,打到了棉花糖上的无力,她表现出了的在意,在我看来就是不可理喻。
“我”是杜梅的唯一,她的所言所行,所思所想都是为了我,想永远把我抓住,不断试探我对她的爱,但是每次试探都令自己失望,没有安全感,害怕失去我,所以把自己的闺蜜,和我接触比较频繁的贾玲当成假想敌,总说是我的“情儿”,我其实是爱杜梅的,但是这爱被她因爱的疯狂,折磨的消耗殆尽。无论是吵架后摔门而去,还是骂我没有本事挣钱,亦或和战友酒酣之时,她下逐客令,都伤害到了我作为男人的自尊,同时,他的各种对爱试探,也是只是失望。在对的时间遇见了错的人,所谓“错的人”不是这个人不好,而是她的情感还不成熟,就像一个18岁的人和一个38岁的人谈恋爱,他们追求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所以就产生了隔阂,我想吃梨,你却送给我一车苹果,但是我又不会因为苹果多就喜欢苹果了,我喜欢的仍然是梨。
爱一个人爱100%太多,会让被爱的人感觉到窒息,没有自由,爱50%就太少,让被爱的人感觉不到爱,爱一个人爱70%刚刚好,但是杜梅不懂。她全心权益的额追求100%的爱,这样只能是彼此的伤害,让自己在失望中疯狂,最终在绑架拿刀威胁中彻底失去了我。
虽然吵过、骂过、打过,但是真真分开后,我发现我还是关心她,爱她的,回首那段日子,感觉还是很美好的,很过瘾的。当人走出来的时候,总是怀念曾经经历苦难的日子,感觉那是一段充实而美好的日子,就如朱元璋永远无法忘记“珍珠翡翠白玉汤”一样。
张爱玲说:“每袭华衣下面都藏满了虱子”,当我们穿上它的时候我们只能感觉到虱子的叮痒,但是脱下的时候我们却只看到了它的华丽。曾经有一个开火车的司机,在无聊的驾驶路程中,在路过铁路别的一个小屋的时候,总有一个妇女带着小孩,挥舞着红头巾,向他微笑致意,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个妇女是那样的美,美的像女神下凡,这成为他开火车生涯的唯一色彩和念想。终于有一天,他鼓起勇气来到这个小屋来找这个女人,在进门之际,就听见屋内的女人用粗鄙不堪的言语在打骂孩子,当妇女看到他的时候,对他进行了恶语的轰赶,他心中的女神形象彻底坍塌了,同时坍塌的还有他那个美好的梦想和感觉。所以感觉美好过了,过赢了就死心吧,不要去追巡美好的原因,只会破坏你的美好,觉得鱼好吃就多吃几口,没必要见做鱼油腻的橱子。
过把瘾就死,所谓个过瘾是跳出艰难困苦之后回望那曾经美好的岁月,享受那种醇厚永久的爽,过完瘾就死了心,这样才能让美好永驻,否则就是“狗尾续貂”,会将起初的这种美好消磨殆尽。
作为现在的年轻人说起“门当户对”,大都会投来鄙夷的眼生,认为这是古老的糟粕,是扼杀爱情的刽子手,但是越成熟的人就越会认同这句话,所谓的“门当户对”不仅仅是说家庭的地位和经济状况,更重要的是所受的教育、养成的生活习惯及同步的情感状态,否则,这些都会是婚后的矛盾触发点,让你在其中痛不欲生。
看待美好我们应该有“过把瘾就死”的心态,面对婚姻我们要有“门当户对”的意识,面对爱情我们要保持70%的适度,给爱人以自由和空间,同步成长,同步进步。
举报/反馈

叶阳读书

6.8万获赞 2.1万粉丝
解读经典名著,提升个人修养,感悟人间百态
星问答计划创作者,自媒体作者,文化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