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正式出台!普通人如何从中挖掘可能的投资机会?
1994年,香港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吴家玮首次提出建设以香港为核心、对标旧金山湾区的“香港湾区”。
2008年,粤港澳湾区首次被提出来,一系列加强粤港澳城市间往来与合作的政策陆续推出。
2015年之后,《共建“一带一路” 愿景与行动》、《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发展总体方案》、《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中,完整提出“粤港澳大湾区”概念。
2017年,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了《关于发挥协同创新优势 打造粤港澳世界级科技湾区的建议》,引发全民热议。
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表示要尽快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2019年2月18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历时二十余年,“打造世界级湾区”的夙愿和“世界第四大湾区”梦想,就这样踏上了征程!
任何战略和规划推出的背后,都必然有宏观方面的深层次考虑。
与“世界金融湾区”纽约湾区、“世界科技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政经产业中心”东京湾区不一样的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野心明显更大!
从已经明确的湾区城市群规划来看,中国试图打造一个集金融贸易、科技创新、尖端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于一体的湾区经济体。
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城市能走多快,取决于城市自身努力;一个城市能走多远,取决于国家总体定位。
国家为何会选择把粤港澳大湾区推向前台?原因其实在规划纲要里提到了:
“当前,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大湾区经济运行仍存在产能过剩、供给与需求结构不平衡不匹配等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有待增强。”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经济,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全球化红利。
而如今,逆全球化使得中国出口拉动型经济急需面临转型。低端制造业开始面对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的竞争,而高端制造业在追赶西方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遇到瓶颈,承受莫名的打压。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和人口区域集中的持续进行,高度城市化之后的区域城市之间的互惠互利和合作共赢,成为一个必然的选项。
说白了,大湾区就是全球贸易态势和中国内部经济发展的缩影。如何克服贸易保护主义,提升中国的经济实力,以一种更开放的姿态出现,是大湾区义不容辞的使命。
在规划中,还提到了这样的一句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粤港澳合作不断深化实化,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基础条件。”
在大湾区规划出台之前,坦白讲,粤港澳大湾区的各个城市其实是各自为战的。
深港之间的竞合、省城与特区的暗斗、广佛与深莞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着实让人头大……
但偏偏粤港澳大湾区又是中国跨国中等收入陷阱,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完成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区域。
要知道,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谁比谁更强,而是以资源调配能力实现最优解。
所以,从国家层面对湾区各个城市进行统一协调与运作,其实是一种必然。
目前来看,要想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形成真正的合力,最大的瓶颈就是交通。
菜导还不用拿交通网络异常变态的东京湾出来比,单同国内的长三角&杭州湾相比,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建设,完全配不上它的经济体量。
密密麻麻的东京湾轨道交通网
目前,围绕着核心城市上海,长三角已经形成了半小时、一小时、二小时和三小时经济圈,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配合水路、航空和高度成熟的高速公路体系,让整个长三角真正拧成了一股绳。
长三角交通规划之所以进展如此顺利,是因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所有城市都向上海老大哥看齐,打破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赢在齐心协力。
而反观珠三角,区域内各自为政、市场分割、内耗严重,之前更多的心思都用在各自为营的小算盘上,而非怎样可以一起变得更好更强。
珠三角的交通之落后,只需单拎出一个虎门大桥,就足以让老司机们开启疯狂吐槽模式。
更别提早在1983年就提出设想的港澳珠大桥,却因为区域利益上的明争暗斗,耽搁了30多年才建成,好不容易建成,却还是不带上和香港仅仅一海之隔的深圳。
直到去年,广州和深圳都还在为深中通道的方案在扯皮……
好消息是,在大湾区规划里面,已经明确提出: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交通建设以广州和深圳为主要枢纽,力争实现大湾区主要城市间1小时通达。
包括地铁、机场、桥梁、快速路在内各种基建补短板项目,也将纷纷上马。
那么,对于每个普通人来讲,粤港澳大湾区都会带来哪些改变?
首先是金融投资方面。
大湾区在金融投资政策方面主要有3大部署: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老大地位将得到巩固和提升,带头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平台。广州、深圳、澳门则发挥各自优势,助力建造国际一流的金融枢纽。
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方面则主要围绕绿色金融。对于投资理财来说,最为关键的则是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
这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和渠道;推动大湾区内基金、保险等金融产品跨境交易;大湾区内的企业可按规定跨境发行人民币债券;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
所以,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将更为便利,境内外的资金将流动得更为顺畅,境内居民可购买的境外理财产品及相关投资渠道也将更为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还支持粤港澳保险机构合作开发创新型跨境机动车保险和跨境医疗保险产品,为跨境保险客户提供便利化承保、查勘、理赔等服务。
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银行、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
这与香港方面此前传出将设立“寿险通”、“保险通”的消息不谋而合。
大陆消费者或将可直接在境内投保港险及处理后续理赔等问题,甚至可能有专门针对大陆消费者设计的保险产品出炉,对于青睐港险的大陆消费者是一大利好。
但需提醒一点,并非境外的产品就一定是好的,购买前还是应该多加判断,看清其中的风险。
然后是股市和基金方面。
大湾区规划出台后,昨天很多相关的概念股都涨停了。
涨幅居前的有粤泰股份、珠江实业、香江控股、格力地产均为房地产公司,还有就是港口相关的上市公司,比如盐田港、广州港、珠海港等。
所以虽然国家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是“打造科创引擎”,但是大家还是比较实际的,科技发展哪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眼前最能确定的,还是对房价的利好。
不知道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朋友,这两天有没有被兴奋的房产中介们在朋友圈刷屏?
常看菜导文章的朋友都知道菜导是不建议大家炒股的,但是相信有些菜友看到相关的概念股疯涨,心里直痒痒。
因此菜导这里给大家列举了一些有投资粤港澳大湾区概念股的基金,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对于那些还是想直接在股市里淘金的人,菜导还想多劝一句,目前的这些大湾区概念股,普通人是玩不动的。
为啥普通人玩不动这些概念股呢?
这就要说到一个概念是怎么被玩坏的了!一般一个大的概念爆发之后,与这个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会经历三个过程:
1、概念爆出之后,短期内鸡犬升天,无论上市公司实力如何,只要与这个概念相关,都有可能涨停。2、概念进入实施阶段,只有参与其中的公司,才可能维持股价稳定或者上涨,汤都没喝上的公司,股价从哪涨上来的还得回哪去。3、概念实施过程中,只有那些真正赚到真金白银的公司,才可能维持大家对这家公司的期待。如果赚少了或者只是来打酱油的公司,股价还是得跌回去。
所以你看,与此次的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相关的上市公司有62家,作为小白的你,真的有把握赌中最后的赢家吗?
因此对于炒概念来说,最好的投资姿势就是不参与。哪怕是买基金也不要以炒概念的心态参与,平时怎么投资现在还怎么投资。
最后的部分,菜导简单聊一下多数人最关心的话题:大湾区城市的楼市走向(港澳除外)。
为节约大家时间,直接分类说结论吧:
1.坚定看多:深圳
坚定看多深圳的理由很简单:城市面积有限、城市经济体量大&前景良好、城市人口流入旺盛、城市人口年龄结构优质。
有人说深圳的房价未来会向香港看齐,菜导不敢这么肯定,但至少深圳的豪宅,长远来看绝对会向香港看齐!
2.部分看多: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
广州之所以是“部分看多”,主要问题还是主城区与郊区的分化,所以也不是所有地方都能跑赢通胀,具体分析可以看菜导之前的文章。
珠海、佛山、东莞和中山则将明确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进程,楼市前景长期看好。
看完规划,你就知道,佛山的未来,肯定是要跟广州捆绑在一起的;中山和东莞的未来,则取决于深圳,而珠海也将在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两大利好的助推下,拥有充足的发展底气。
但菜导也还是建议这种湾区二线城市,尽量别买太偏的位置。
3.建议谨慎:肇庆、惠州、江门
此前,有分析师说:粤港澳大湾区以后房价将至少是3万起步。
不管这位分析师是不是神棍,短期内,大湾区规划很难对肇庆、惠州和江门的楼市有什么实质性影响。
如果有,那也是开发商和中介炒出来的概念,谨慎就对了!
当然,菜导再次强调,虽然有各种利好,但限购政策短期之内还是不会有明显松动的,所以关于楼市的分析全部仅针对刚需,炒房投资什么的,还是先看看后面的动向再说吧!
举报/反馈

菜鸟理财

20.5万获赞 6万粉丝
7年原创理财大号,专注财商教育,理财科普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