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出现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一系列的称呼。雍正皇帝胤禛刚出场的时候,爵位仅仅是贝勒,因为排行老四,俗称为四贝勒。至于他的十三弟胤祥,爵位仅仅是贝子,简称为十三贝子。由此可见,在清朝的前期,对爵位的册封是非常严格的。在这一时期,贝勒爷堪称威风八面。但是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贝勒爷已经变烂大街了。
一、清朝的管理爵位非常严格
首先,我们讲一下贝勒的由来。努尔哈赤澡东北地区发动起义,逐步建立了后金政权,努尔哈赤成为了后金国的大汗。当时,后金政权还没有严格的爵位制度。凡是努尔哈赤的儿子,都可以被称为贝勒。在这一时期,虽然所有的儿子都是贝勒,但贝勒们也是不一样的,贝勒分成了旗主贝勒、执政贝勒和闲散贝勒。例如代善、皇太极等人就是旗主贝勒,被称为四大贝勒。小儿子阿济格是执政贝勒,至于多尔衮仅仅是闲散贝勒而已。当时,后金政权还没有亲王、郡王等爵位,这个政权充满了游牧民族的气息。
公元1636年,皇太极把国号改成了大清,皇太极本人从大汗变成了皇帝,这是清朝开始逐步汉化的开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清朝仿照明朝,建立了自己的爵位制度,分别是: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等爵位。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皇帝的儿子应该都有爵位,但事实并不是这样。在清朝统治的前期,对爵位册封的把控非常严格。当时,只有那些有功劳的贵族才有爵位。皇帝的儿子如果没有功劳,那就只能得到贝子的爵位。由于爵位是在太低,很多官员喜欢称呼皇子为“阿哥”,阿哥就是皇子的意思,例如五阿哥、八阿哥。
二、清朝前期的贝勒非常尊贵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老四胤禛和老八胤祀的爵位都是贝勒,至于老十胤和老十三胤祥仅仅是贝子,只有老大才是郡王。因此,康熙皇帝才表示,谁能追回国库的欠款,就册封谁为亲王。由此可见,当时还没有一个皇子是亲王,清朝对爵位的把控很严格,亲王和郡王不会轻易册封。即便是雍正皇帝登基以后,老九和老十的爵位仍没有变化。雍正皇帝的儿子弘历被册封为亲王,但另一个儿子弘时则仍是贝勒,俗称三贝勒或者三爷。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贝勒爵位是非常尊贵的,属于上等贵族,最少也是皇帝的近支。
从乾隆皇帝开始,清朝在爵位册封上的把控逐步放松。皇族近支子弟基本上都成了亲王和郡王,贝勒的地位开始降低。乾隆皇帝成年的几个儿子都成了亲王,孙子里出现了大量的郡王。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开始,从清朝中期开始,皇帝册封的各种爵位越来越多,甚至一些没有功劳的子弟,也得到了爵位。八旗子弟的说法,就是这个时期出现的。归根结底,清朝高层的生活在逐步腐化,丧失了入关初期的气象。随着爵位的增多,贝勒的地位越来越低,在亲王和郡王比比皆是的情况下,贝勒的含金量自然不行了。
三、清朝的爵位有逐次降级的规定
清朝的爵位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隔一代降一级。除了铁帽子王以外,其余的爵位自动降一级。例如普通的亲王,儿子只能是郡王,孙子就只能是贝勒。几代以后,这个家族就没落了。到了清朝末期,很多中下级贵族们,整天没事干,依靠朝廷发放的银子度日。进入清朝统治的最后几年,那些参加政务的亲王和郡王,确实没有人敢惹。至于贝勒和贝子,甚至能够在酒馆或者茶馆里遇到他们。这些人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吹嘘自己祖宗当年从龙入关的战功。与此同时,他们的日子过得很一般,已经不再属于高级贵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