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威也算是近两年的风云人物了,初创了OFO,并把自行车规模做到行业内最大,不说结果,过程一定是激情昂扬的。
2014年OFO在北京大学创立,戴威和他的4位合伙人开始为这份事业奔走。创立之初在北京大学进行试点,几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2000多辆自行车,由此,戴威的项目正式试点成功。试点成功后就需要开始向北京市及其他一二线城市推广,没有资金就显得举步维艰了。戴威在2015年完成了首轮融资,而项目也正式在开始推广。
OFO模式成功后,摩拜单车等二十多款单车软件也在2016年相继冒出,开始了市场份额争夺战。2016年OFO完成了6轮融资,金额达高达十多亿。而此时OFO的局面就有些尴尬了,大量企业的涌入,疯狂的烧钱,谁也不知道谁能撑到最后,只能不断的投钱进去。
这场战争中,各有手段,OFO的策略是加大数量,摩拜以高品质及使用方便也是获得了忠实的粉丝,而后加入的商家则找准了切入点,以新车好骑和与支付宝或者微信合作的方式也是迅速的抢占了市场,这里面就有后来居上的哈喽和青桔。
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事情是,这场战争打到最后,竟然没有赢家。小黄车以欠款几十亿,无法偿还用户的保证金上了热搜,摩拜被美团以37亿美元收购。是什么造成了这一局面?
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些企业共同的问题:
质量不过关,磨损率非常高,而维护成本太大。用户素质低,经常有单车丢失、恶意损毁事件发生。过度纵容用户恶习,乱停乱放,使用率大大降低。这些问题不处理,便无法找到出路。我们都知道终有一天,会有一个人走出来,而这些问题也终将会被解决。
相比摩拜的结局,OFO显得就太凄惨了一些,这和OFO的领导层及戴威有着密不可分的原因。戴威是一个非常讲究情怀的人,当OFO被爆出内部贪腐严重时,戴威没有及时的整顿,公司内部甚至没有一个合理的监察机构。公司内部出现问题时,戴威喜欢的是把大家聚在一起,一起吃一顿,喝点酒,大家聊一下。对,大家都高兴,也认可戴威这个人,然而这对问题却是没有一点实际作用的。
当OFO维系艰难时,作为投资人的滴滴想与戴威谈一下,戴威大怒后将投资人代表撵出了办公室。虽然滴滴拥有OFO绝大部分股权,但决策权依然在戴威手上。一直到OFO无法维系之时,戴威依然想的是带着这个项目独立出去。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戴威仍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创业者。多次拒绝的融资收购,以至于最终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滴滴在看不到任何希望之时,上线了青桔。当然,青桔单车是否就是那个杀出重围之人,还有待时间去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