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打牙祭”——原指每逢月初、月中吃一顿有荤菜的饭,后来泛指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
为何是月初、月中吃荤菜,而不是其他时候?
查了下,这应该跟一种祭祀习惯有关。
有资料称,旧历每月初二、十六“做牙”,以鸡、猪、鱼等肉类祭拜土地神。“做牙”结束,把祭物分送大家食用,俗称“打牙祭”。
由此可知,“打牙祭”来自祭奠。
但为何称“牙祭”而不是其他?依然没说明白。
看一本关于中国古代饮食的书,里面有篇《易牙:缺德的厨神》提到——
中国民间常把吃一顿好的饭菜,叫做“打牙祭”,这“牙祭”指的便是“易牙的祭祀”。
原来,打牙祭,跟易牙有关。
易牙,即狄牙、狄子,春秋时期齐国人,齐桓公近臣,善烹饪。
说起他,许多人会想起“易牙烹子”。
《管子·小称》;夫易牙以调和事公,公曰:“惟烝婴儿之未尝。”于是烝其子而献之公。
简单说就是:齐桓公有次说,他尝尽美味,只没吃过婴儿。于是,易牙把自己的儿子蒸了献给齐桓公吃。
天!
如果这记载是真,那也太可怕了。
想想吧,介子推不过是割股奉君,割腿肉和杀儿子,天壤之别!
这易牙的没人性,与《三国演义》里杀妻做肉给刘备吃的刘安有的一拼。
关于易牙的没人性,与他同时代的名臣管仲早有评价——
管仲病重,齐桓公向他咨询谁可继任相位,问:易牙怎么样?
管仲说:杀自己儿子给君王吃,没人性,不可!(“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后来,管仲的话应验,齐桓公病重,易牙发动政变,囚禁君主。桓公死后,他又杀群吏,废太子,改立君王,搞得齐国大乱……
扯远了,回到“打牙祭”。
如果说“打牙祭”来源于后世对易牙的祭奠,就令人不解了,这么一个在历史上名声很差的人,怎么会得享民间祭奠?
要知道,易牙的坏名声可是传之久远的。清人李渔曾说:“千古不近人情之事,未有如吴起杀妻与易牙烹子、乐羊食子之三事者也。”
想来想去,民间祭奠易牙,肯定跟其为政、为人无关,只能是因他是厨神,是烹饪界泰斗。
关于易牙烹饪、调味水平之高,典籍多有记载。
据载,孔子曾说,淄水、渑水之水混到一起,易牙能分辨出来。另外,孟子、荀子、王充都曾夸奖他。齐桓公更因喜他所做美食而重用他。
据说,易牙对我国最早的地方菜系鲁菜的形成,贡献最大。
相传,他创制“鱼腹藏羊”,是将鱼羊二鲜,搭配烤制,成为美味。
他还首创“五味鸡”,烹制之法是:五味子洗净,从开口处填进鸡腹,洗净的鸡肠、鸡肝、鸡心塞回鸡腹,把鸡装入砂锅,加入清汤,佐放入生姜、陈皮、胡椒、食盐,再把肥肉切成莲花状放入。大火烧开,文火炖烂即可。
从这里看,易牙倒确是烹饪高手。
据《饮食业考略》载,中国民间一些地方有易牙庙。台湾地区餐饮界至今有人以易牙为祖师,年年搞祭拜典礼。
看来,打牙祭,与易牙有关,是可能的。
举报/反馈

闲聊名著

1.1万获赞 2万粉丝
读金庸、红楼、水浒,闲读书,乐趣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