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两年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中,清朝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道光皇帝自知此事颜面无存,自然不敢把条约内容公之于众,只是在地方高级官员中做了通报。那么在清朝官员眼中,《南京条约》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李星沅是清朝道光时期的一代名臣,他于道光十二年高中进士,后历任翰林编修、广东学政、汉中知府、江苏按察使等职,后升任云贵总督、两江总督职务。《南京条约》签订时,他正担任江苏布政使,相当于副省长吧。当李星沅看到《南京条约》抄本时,十分不爽,他在日记中写到:
“阅钞寄合同(指的是《南京条约》),令人气短。我朝金瓯无缺,忽有此蹉跌,至夷妇与大皇帝并书,且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
通俗而言,李星沅说自己看过《南京条约》的抄本后十分生气。我们天朝原本金瓯无缺,突然栽了这么大的一个跟头。黄毛夷妇的称谓(指的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居然与我们的大皇帝的称谓(指道光皇帝)并书,加上其他条约,许多年后怎么收场呢?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南京条约》,似乎都觉得割让香港岛,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这两条很丢脸,毕竟向人家割地赔款非大国之所为。但是李星沅在看到《南京条约》后,似乎对着两条没太注意,他觉得丢人的是“夷妇与大皇帝并书”,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原来在中国古代,在公文上是有一定格式规矩的。比如说大臣向皇帝写奏章,然是写到皇帝,都要抬格两个字,以表示对皇帝的尊重。在《南京条约》签订前,所有中国的公文中,没有人的名字能和清朝皇帝并列,因为咱们是天朝上国,其他国家都是藩属国。
李星沅的观点并非个案,它反映了当时整个清朝官僚体系的看法。在他们看来,割地并不丢人,因为英国人最初提到香港时,清朝朝廷甚至不知道香港在。何况当年雍正帝也曾送给越南四十里土地。至于赔款,确实有点丢人,不过花钱买平安,至少能保证天下太平。
但最让他们无法接受的就是这个“夷妇与大皇帝并书”,因为它让清朝彻底丢了天朝上国的面子。所以说鸦片战争虽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但以李星沅为首的清朝官员,仍然在用用传统的观点来审视中英关系。鸦片战争让天朝开始崩溃,但他的子民仍然没有彻底清醒。清朝失去了十年的时间,结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败的更惨!
参考资料:1.《中国近代史》;2.《鸦片战争档案史料》;3.《李星沅日记》
举报/反馈

纵横五千年

65.3万获赞 20.3万粉丝
品读千年历史,感悟人生冷暖!
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