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张国锋
昨日,作为无人货架行业曾经的一个明星玩家,七只考拉被爆在全北京撤掉无人货架和冷柜。尽管其联合创始人单长江在给媒体的答复中明确表示,公司没有倒闭,正常运营,但同时他也明确“货架业务是停了”。
从去年超50个玩家入局、吸金超30亿的资本神话,到如今众多明星玩家诸如果小美、便利购、猩便利、七只考拉等频频被爆撤柜、裁员,且投资人已经不愿意再看类似项目,无人货架走过这一整个历程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究竟这个行业怎么了?陨落速度如此快的原因在哪里?
负面缠身的无人货架
事实上,关于七只考拉撤柜的消息在此前已经不胫而走。早在数日前,社交平台上已有匿名用户称“整座大厦的七只考拉货架都被搬走了”。而在今年1月份,有自称七只考拉的内部人员就表示,七只考拉已经解散BD团队,开始大裁员。当时,单长江表示,媒体报道的裁员90%为不实报道,人员裁减是因为正在进行业务调整,另外公司会推出第二代智能货柜。
类似的情节从去年年底频繁在发生。迅速扩张的猩便利,从去年年底就被频频爆出资金吃紧、战线收缩,并且出现了大规模裁员。到了今年,猩便利的各种传闻被证实,公司出面说法变成了“精细化运营”。
而果小美也在上个月被爆出负面消息,其因为拖欠货款被供应商封仓,原定好的融资遭到阿里反悔,员工工资也被拖欠。
同样的剧本在每日优鲜便利购、便利蜂等明星玩家身上也几乎同时上演。
在去年下半年,很多人或许没想到,看起来不起眼、只是在办公室摆个货架卖零食的生意,居然成为了风口: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至少有超过50个玩家入场,已经涌入的资金至少超过30亿元人民币。如果这个数据都不能让你信服,那么阿里和腾讯以不同方式先后入局无人货架领域,巨头的加持让这个领域看起来,真的像飞起来了。
无人货架突然爆红,成为资本追捧的宠儿。IDG资本、真格基金、经纬创投、GGV纪源资本、云启资本、英诺天使、元璟资本、蓝湖资本、贵阳创投等资方纷纷下注,甚至蓝驰创投从见面到最后投资果小美,只花了一周半时间;同时也不乏猩便利、小e微店等项目单笔融资就已过亿。
走下神坛的原因
不过,从起飞到坠落,无人货架只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在笔者看来,造成这个行业走下神坛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
第一,技术门槛极低,加剧行业竞争。在业内人士看来,无人货架技术门槛极低,商业模式也很简单,很难树立竞争壁垒。大部分无人货架项目就是寻求快速融资,迅速抢占点位,签好排他协议,做法和商品差异并不大。
第二,业内恶性竞争频发。有无人货架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无人货架点位之争十分激烈,几家货架出现在同一个办公室是常态,经常想办法把竞争对手挤走,有时还爆发冲突。经过一年的发展,不少企业发现,单纯的点位扩张已经难以支撑企业继续发展,企业开始放弃货损高的网点,转向对优质网点进行争夺,从而引发不良竞争。
而看似入局难度低的无人货架行业,实质上其对物流、供应链和精细化运营的要求极高。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无人货架快速扩张,忽视已有点位的后续经营巩固,导致供大于求、管理困难、盈利受阻等问题乱象丛生,这些现状使得无人货架风波不断。
第三,资本助推盲目扩张。有业内人士表示,无人货架最大的问题,是一直被资本裹挟着向前跑,资本要看数据,有的企业以单纯获取网点数量为主要目的,一旦没有了资金来源,企业就处于被动状态。在盲目的跑马圈地和“烧钱”大战中,不少企业的运营成本远远超出了实际能力。
第四,人性的考验。尽管许多无人货架企业对货损率讳莫如深,但据七只考拉内部人士透露,一些无人货架的平均货损能达到50%,除了货架上的商品丢失,在仓库以及补货环节,货物丢失现象也很严重。于是,无人货架经常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货架上的商品在不付款的情况下被拿走,但后台并未显示有商品减少,这使得无人货架无法及时补货。多数无人货架企业都依赖第三方物流平台补货,这也让企业难以对补货环节实现有效控制。
穷途未必末路
但在一些投资人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无人货架行业就此走向了绝路。“如果说办公室场景是百亿规模,那么社区消费市场的规模将是数万亿。对于有智能无人零售货柜终端设备的公司来说,没有理由自我设限在办公室市场,未来必然会尝试进入社区新零售领域。”一名投资人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不过,他也指出,从无人货架到无人货柜,碎片化零售终端虽然变智能了,可以解决一定的货损问题,但却绕不开供应链问题,大一些的无人货架公司已经开始在着手解决供应链问题,可若是涉足社区新零售市场,对商品种类要求更加多样,除了零食,还要涉及水果、蔬菜等生鲜品类,这对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挑战也更大。
“资本快速涌入办公室无人货架市场的情况,必然会在社区新零售无人货柜市场重演,这两个市场情况太过相似。参考目前办公室无人货架市场囧境,当大量资本介入到社区新零售市场时必然会激化竞争,让很多事情来不及做足准备就要加速扩张,而盲目扩张的恶果就是运营失控,不仅持续烧钱盈利无望,还会降低用户体验,最终出现市场大洗牌。”该投资人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无人货架行业正在展开自救,但如果这些企业仍仅满足在点位的铺设和场景的拓展,无人货架行业仍将深陷泥潭。可以预示的是,未来无人货架必须完成两个重点布局,首先是通过技术水平的提升,如人脸识别、机器人送货等,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以及货损成本,让无人货架真正成为无人零售的组成部分;其次则是对无人货架此前的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从而能够让零售场景和销售数据进行结合,从而实现对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的数据池,以此前置货仓以及有效配货。
而随着整个无人货架行业都在加大智能货柜的研发和布点,加上人脸识别和移动支付支撑的低货损技术解决方案,无人货柜进军更多场景将成为可能。这个资本的故事,还可能继续延续……
举报/反馈

证券时报

359万获赞 75.5万粉丝
《证券时报》官方百家号。
证券时报官方账号,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