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儿女,莫不以“龙的传人”而倍感自豪,探讨“龙”之最初形象,可以追溯至史前时代,此时的龙承担更多的应该是“图腾”的作用。
一、关于龙图腾
谈起龙文化的研究,就不得不提闻一多先生的《伏羲考》,其中提出了一种“综合图腾说”的观点,成为后期各家争论的焦点: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这种蛇的名字便叫做龙。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族团,兼并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族团,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知道的龙了。
而纵观目前龙文化研究,可大致分为两种主流观点:
1.生物龙
认为龙的形象应该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动物为原型,而加以改造或融合而形成的,在龙的原型里主要是蛇和鳄这两种动物。
2.观念龙
此时人们不局限于在自然界中寻找龙的原型,而是上升到了观念的层次:认为龙崇拜源于星象的授时、来源于母腹中胚胎形状、来源于威力巨大的闪电。
二、史前龙形象遗迹
所谓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表现方式主要是堆塑或摆塑。
1.石块堆塑龙
石堆塑龙出自辽宁阜新查海文化遗址中,距今8000年,在遗址中心部位清理出一条用石块堆的巨龙。
阜新查海 2.卵石堆塑龙
卵石堆塑龙位于湖北黄梅焦墩村,距今约6000年,在遗址基面上有一条用河卵石摆塑的巨龙,石质不同,色彩各异,呈现出其侧面图案。
黄梅焦墩
3.蚌壳堆塑龙
蚌壳摆塑龙位于河南濮阳西水坡,有三组图案,其中在一壮年男子身体两侧,有完整的龙虎蚌塑图案,恰好是左龙而右虎,距今5580年。
河南濮阳
三、史前龙形象遗物
而龙形象遗物,相对于遗迹来说,发现的会较多一些,按照其表现方式,可以划分为两类:
1.陶绘龙
指的是在原始陶器上绘制的龙形或龙纹,有查海文化的龙纹陶片、良渚文化的龙纹陶片、赵宝沟文化的龙纹陶尊等,比较典型的是山西襄汾陶寺的彩绘蟠龙盆。
襄汾陶寺彩绘蟠龙盆
2.玉质龙
即以玉石为原料,加以雕琢而成的龙形遗物,这类龙形玉器数量多、体量小,却雕刻精美,可分为圆雕类和环状类两种。
①圆雕类 以红山玉龙为代表
三星它拉玉龙呈墨绿色,身体卷曲成C形,颈部有长鬣,占据龙体约三分之一以上,龙背部有对穿的孔,经实验,以绳索悬挂,龙的头尾刚好处于同一水平线。
玦形龙又称玉猪龙,是红山文化中玉雕最多的一种,也最具代表性。上部为猪首,下部则卷曲成环。
②环状类 以凌家滩玉龙为代表
凌家滩玉龙
出土于安徽含山凌家滩墓地中,扁圆形,弯曲勾连,吻部突出,头上有两角,龙体上阴刻十七道线条则代表龙鳞,尾部有孔。
以上,就是关于龙形象的遗存的简单介绍,至于其具体含义,在不同文化中可能有着不同的解释,总之肯定与原始生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