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间接隔物灸
将一层药片(单方、复方均可)放置于艾炷与皮肤之间,施灸时可以同时发挥艾灸与药物的功效。现介绍几种临床上常用的隔物灸。隔姜灸;把生姜切成直径3凰米左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在中间用针穿刺10 个以上的小孔,上面放置中或大的艾炷,然后再将姜片放置在施灸的皮肤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换新艾炷再灸,若姜片烧焦也可更换。一般灸5~10壮,以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在施灸过程中若患者感觉灼热难忍时,可将姜片向上稍提起,或缓慢地移动姜片。隔姜灸的应用很广泛,适用于.一切虚寒病证,对咳嗽、呕吐、腹痛、泄泻、遗精、阳瘘、早泄、不孕不育、风寒湿痹、痿证和痛经等证均有较好疗效。
隔蒜灸;
用新鲜的大蒜头(独头紫皮蒜最好)切取厚约0.3~0.5厘米的薄片,或将蒜搞成泥制成蒜饼,用针在中间扎出几个小孔,上面放置中或大的艾炷,然后再将蒜饼放置在施灸的皮肤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后,换新艾炷再灸,每灸4~5壮换一次蒜片。一般灸5~7壮.因大蒜对皮肤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若要避免起泡,可将蒜片向上稍提起,或缓慢移动蒜片。此法多用于治疗急性乳腺炎、瘰疬、牛皮癣、神经性皮炎、关节炎、腹中积块及溃破的疮疡等。
隔盐灸:此法用于脐部(神阙穴),患者取仰卧位,将纯净的食盐填于脐部(气温较低时,可将食盐稍微炒温),使之填平脐窝,上置大艾炷,点燃后待患者感到灼热时更换艾炷,一般灸3~9壮.此法有回阳救逆、复脉固脱之功,危急之时应连续施灸,不计壮数,直至患者神志及体温恢复。
临床上用于治疗虚脱昏迷、泄泻、腹痛、糖闭、尿潴留、低血压、中署等。
隔葱灸:取适量的葱白捣烂如泥,平敷在肚脐周围,厚约0.2~0.3厘米,葱泥上放置数个大艾炷同时点燃施灸,以脐内感温热舒适不觉灼痛为度。葱白性味辛温,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的功效。隔葱灸主要用于治疗虚脱、肠胀气、阴寒腹痛等。
隔物灸除采用以上四种材料外,还可辨证选用豆豉、胡椒、韭菜,而粉、硫磺、黄土等材料,或用中药打粉加人其中制成药饼,作为隔物灸的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