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鼐,曾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为陆军上将军衔。
有趣的是,他出身于一个大书香世家,弃文从武,才获得如此大成就。
蒋家人如何会读书?
蒋光鼎的祖父在清朝咸丰年间参加科举,中进士,被咸丰皇帝钦点为翰林;他的父亲是光绪年间再中举人,蒋家一门两代,出两个举人,名震四方。
但是,由于时局混乱,朝廷腐败,蒋光鼎的父亲中举后,却没官当,一生以教书为业。到蒋光鼐出生时,家道已经破落,一日不如一日。
在蒋家大走下坡路时,似乎蒋光鼎的母亲郑氏更有眼光。
1903年11月,郑氏病危。临终时,她把蒋光鼐叫到床前,叮嘱儿子说:“你爸爸读了一世书,也教了一世书,虽然满腹经纶,却无所作为。将来的世界是军人的世界。你还年轻,既然文字不足救国,你就弃文从武,发奋做人吧。”说完就咽气。
郑氏去世后不到十天,蒋光鼐的父亲由于妻子早逝和自己不得志,也在郁闷中随妻而去。
这时蒋光鼎才15岁。
母亲郑氏临终时的话语,竟然让蒋光鼎受益一生。
1906年,蒋光鼎在东莞师范学堂读书,突然听说广州黄埔陆军小学招生。他没有忘记母亲的遗愿,不顾几千人报考,竞争激烈,决然报名应试。结果,被录取。
在黄埔陆小,蒋光鼐参加同盟会的活动,剪掉了象征满清顺民的长辫子。1907年暑假,他回到家乡。家乡父老见他头上没了长辫子,十分惊骇,有人摇头说:
“真可惜,爷爷是显赫一时的翰林,父亲也是大清举人,却出了这样一个不肖子孙!”
他的同族长辈们更是不能接受,相约来到蒋光鼎家,指着他斥骂:“你既读诗书,却目无纲纪,此乃不忠;撼逆朝廷,势必株连同族,此乃不孝;不忠不孝,宗族难容!”并警告他:若不蓄起辫子再回来,就打断他的腿。
蒋光鼐回答:“你们一定要我拖着辫子,我就再也不回来了!男儿大丈夫,四海为家。”
然后,他义无反顾地走了。
1911年,蒋光鼎参加辛亥革命敢死队,后来进入保定军校,再加入粤军,从连长、营长、团长、师长,一直做到了第十九路军总指挥。抗日战争中,他在淞沪抗战中大显身手,被授予上将军衔。在新中国,他还担任了纺织工业部部长。
有趣的是,蒋光鼐生有十二个孩子,五男七女,其中三人也像父亲一样从军报国。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四女。1950年10月,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他的四女瞒着父亲,报名参加了志愿军。蒋家军功不息。
还值得一说的是,他最小的女儿没有参军,却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人。1972年发行的5角人民币上纺织女工推纱锭的画像,就以她为原型的。
举报/反馈

文史大帝

140万获赞 9.1万粉丝
讲述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儿,求真求实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