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漆艺成就
两晋、南北朝时期(公元三到六世纪)又发明用夹纻造像。先借木骨泥模塑造出底胎,再在外面粘贴麻布几层,布胎上髹漆并且彩绘,等干了以后,除去泥模,就成了中空的漆塑像,又叫脱胎。当时已经可以塑造出丈八高的巨型脱胎塑像,是古代油漆工艺的一大成就。北朝科学家贾思勰还在他的《齐民要术》中有专篇论述漆器,尤其是叙述了延长漆膜耐久性的保护方法,指出“盐醋浸润,气彻则皱,器便坏矣”,讲到漆器遇潮湿容易生霉,须在盛夏连雨季节“一曝使干”,利用日光紫外线杀菌。还提到“朱本和油,性润耐日”,就是说朱砂亲油性好,具有耐候性。这些精辟意见,都是根据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
屏风漆画列女古贤图(之五局部 臣元)——南北朝
唐代朝的漆艺发展
在战国、两汉金银扣器基础上,到唐代(公元七到九世纪)发展为“金银平脱”。就是把金银薄片雕成花纹胶粘在漆胎上,上漆后经打磨推光,现出闪闪发光的金银花纹,和漆面平托于器表,十分考究。唐代又创制“剔红”技术,把朱漆层层涂在木或金属胎上,每上一道漆就用刀剔出深浅花纹图案,显出有立体感的图像。同时用蚌壳、玉石装饰在漆面上的螺钿也相当发展。五代时候的朱遵度为了总结历代漆工的经验,写出《漆经》一书,是最早的漆工专著。可惜,这样一部重要的书后来竟没有流传下来。
宫廷造办处雕漆传承之继古斋传人马宁,分享雕漆这一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技艺的博大精深与美轮美奂。
邮箱:625166901@qq.com
公众号:雕漆马宁说漆
举报/反馈

北京晨报

358万获赞 35万粉丝
北京晨报为您开启每日新生活
北京晨报社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