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人想一夜暴富,想尽各种办法,做了各种行当,就是想要挣到钱。一方面对哪些赚到钱的人充满嫉妒,一方面又暗自蓄力,也想要找到办法,跟那个赚到钱的人做一个产品也好,只要能做,这些人往往是要去做的。但在春秋战国后期,对于秦国权力阶层而言,就是个非常简单的事情。看过《大秦帝国》的人都知道,秦国权臣魏冉,借助五国合纵攻打齐国的机会,专注于攻打齐国的陶邑,最终将这座城池纳入秦国版图,更直接的说是成为魏冉的家国领域。
这个陶邑当年是宋国城池中最为富庶的,历来被称为“天下之中”,天下富商,皆在此地有所聚集,天下财富,也自在此地有所聚集。宋国这个衰败的国家,在群雄逐鹿的战国后期,就呈现着逐年日薄西山的态势,经公族乱政数代而后,已经无法在中原立足,多年之间数为韩赵魏所攻破,《史记》载:“宋、中山数伐割地,而国随以亡。”可见宋国之灭,并非一朝一夕,当年宋悼公、宋休公迁都彭城,宋国的大部分土地其实就很可能已为韩国所占,而陶邑作为宋国的经济命脉,为列国所觊觎,秦齐楚等强国不可能在这个时候允许哪个诸侯国将这里纳入版图,因此,保持陶邑的宋国归属,还是有可能的。
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
宋国的最后几十年就是在彭城和陶邑这样的经济命脉城市度过,而其后的宋辟公在当时人韩非子的论断中,是"宋君失刑",是个奢侈荒唐、大兴土木的昏庸之君。宋休公当年迁徙都城,为的就是休养生息,所以在位期间还算是中规中矩,没有过多的参与到诸侯征战中,由于宋国更为临近齐国,而且当时齐国国力强盛,因此宋国背后的依靠可能正是齐国。韩非子说“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宋国权臣子罕把持宋国朝政,宋国名存实亡。但是后世对这段时间的宋国记载存在空挡,就是虽然说子罕独揽朝政,或有说子罕自立的,但在《竹书纪年》中有:“子剔成废宋辟公而自立,是为宋剔成君。”这个宋剔成君显然最终控制住了宋国的政局,而子罕是否受到惩罚,还有子罕最终的解决是什么,这个在史书中都没有明确的说法。
宋剔成君的在位时间大约有四十年左右,这四十年之间即是战国时代最为丰富多彩的四十年,魏国在与秦国和齐国两线作战的态势下最终衰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在赵国发动深度变革,并最终促使赵国强盛起来。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已经在西方崛起,成为谁也不敢忽视的诸侯国。南方的楚国也不可小瞧,楚国彻底攻灭吴越,并加强对西方巴蜀的防御和进攻,楚国成为疆域最广、力量最强的国家。反而是中原的那些正统封国们,宋卫鲁郑等国,基本上就是出于垂死挣扎,强国攻伐通行其间,如入无人之境,这些国家根本就沦为战争的通道。宋剔成君的四十年并不好过,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作为宋国君主却如同当年的周天子,虽然没有被国内的朝臣所架空,但外部的威胁更为猛烈。宋剔成君的朝不保夕的感觉,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宋国人的美梦还会延续到很久
那时候,宋国人对霸业已经没有任何期待,贵族们贪图享乐,推崇商贸,这就更是促成宋国经济社会的繁荣。但这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假象,如果没有战争,宋国人的美梦还会延续到很久,如果战争来了,宋国人的美梦立马就碎。这段时间关于宋国人的故事少的可怜,就连宋剔成君的往事也少的可怜。宋国的史书已经在数年而后的焚书坑儒中被付之一炬,关于宋剔成君在宋国到底有过哪些政绩也就无从知晓,但根据其前后君主的碎片,我们基本上可以如此评价,宋剔成君的前期是在拨乱反正,即是扭转宋辟公时期的衰退迹象和子罕的独揽朝政,中期则在诸侯称霸的战争中左右摇摆,重心依然是在发展宋国经济,后期则可能重新陷入宋国公族的权力争斗中,宋剔成君的弟弟宋康公夺位自立,而宋剔成君自己则逃亡到了齐国。如此看来,终宋剔成君任期,宋国始终是齐国的忠实盟友。
举报/反馈

海叔说春秋

43.3万获赞 67.2万粉丝
海叔说春秋,独立历史研究者,豆瓣官方认证
历史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