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杜甫《冬至》
1冬至,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
据新华社电《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12月22日零时28分,迎来“冬至”节气。从冬至起,白天开始变长,一阳始生。
冬至有三重意思——
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
冬至首先要送鞋,它是藏之终,生之始,故也称“亚岁”,重要性仅次于除夕。亚岁迎祥,履长纳庆,送鞋是为纳更多的吉祥。
古代将冬至分为三候——
蚯蚓结: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麋角解: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水泉动: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2古人认为:“阴极之至,阳气始发,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过后,我们就开始“进九”了!
冬至时阴阳交替最具有养生意义。民间有"冬至进补,春天打虎"的养生谚语。正如一天中在子时阴阳交替,冬至是一年阴阳交替循环的节点。如果此时保养不好,会影响整个一年的健康状态。
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3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一阳初升,万物之始。冬至之后,天光日照逐渐增多,但就身体感受而言,却是最为寒冷。此时起居一定注意保暖,心脑血管疾病、感冒、关节病变高发,老年人和易患病人群、有基础病的人都应特别注意。应当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保持良好的心境,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
饮食原则仍然是"宜温热柔软,忌生冷坚硬"。
北方在冬至时吃饺子,南方则吃米团、长线面等食物庆祝冬节。
冬至前后宜吃——
温补类食物,如龙眼肉、荔枝、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
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薏仁、赤豆、大枣、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
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
民俗专家表示,冬至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的习俗传承将近3000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冬至的到来,意味着一年将尽,冬至养生赶快get起来,来年一整年都有健康好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