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金监管元年的到来,网贷行业整改进程不断加快脚步。一方面由于各平台合规费用、业务运营及人才引进等成本的急剧上升,另一方面也由于业务同质化竞争导致市场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由此网贷行业整体利率一降再降。
与之同时,银行理财的利率却已连续六个月上涨,预期收益破5%的产品比目皆是,部分银行甚至已出现达6%的代销产品。银行业内普遍认为,6月企业缴税进入尾声,税款入库造成资金流动性回笼。此外,金融机构集中准备跨季,又面临年中考核,业务指标的压力带动了银行提升理财产品报价上升。从本质原因来看,就是此次年中整个金融市场均处于资金紧缺的情况。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传统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与P2P网贷理财收益率日益趋近,越来越多人存在这些疑问:P2P相比银行理财还有利率优势吗?P2P真的还具有投资价值吗?但问题的最终落实点无非于此,银行理财收益率能否赶超P2P网贷?
笔者认为应当是不能的,从目前市场上一部分活期理财平台的利率表就可以看出,即使是网基平台的活期,也比银行50天的定期收益率要高。
再者,笔者认为从理财产品的基础特性以及用户人群,便注定了银行理财收益率无法赶超P2P网贷,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
1. 从底层资产端建设来说,银行理财的资产端是优中选优,相反P2P则是劣中选优。
银行理财产品类型主要分为债券型、信托型、结构性理财,三种类型的产品投向的都是银行筛选过的较为优质的资产,但三者的收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金融市场上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是铁律,因此上图中高收益的银行理财大多是结构性理财,其收益通常与股票指数、国际商品挂钩,风险稍高。而P2P对接的资产端更多地类似于民间借贷,借款主体往往在传统商业银行因信用水平较差而无法获得贷款,因而转向P2P平台寻求贷款,信用资质水平整体表现为参差不齐;不过,P2P平台也并非海纳百川般地兼收并蓄,而是需要进行严格的风控筛选,从这些相对较差的资产中挑选出相对较好的一部分,以作为平台自身理财产品的资产来源。而正是由于银行和P2P资产来源的差异性,从经济学理论上来说,注定两者的利率会有一定的差异,且银行理财利率要低于P2P网贷。而至于利率差距的缩小,或许也只是暂时性现象。
2. 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银行理财要比P2P严格得多,而且银行的隐性担保能力更强。
正如上文所说,银行理财的资产是优中选优的,正是由于银行的业务标准是以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制定了一套较为严密的风控筛选流程,并经过了市场长时间的考验,其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而且相对来说,银行从业人员大多为金融学出身,金融理论知识与从业经验较为丰富,其对银行的风险控制也是大有裨益的。相反,P2P由于行业本身并不成熟,缺乏一套完备的风险控制流程,且从业人员缺乏较为专业的风控知识和技能,经验也相对匮乏。
再者来说,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中心,国家对其重视程度可想而知,尽管早已出台了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可国家银行凭借此隐性信用背书,完全可掌握较强的风险定价主动权。
3. 从理财人群特性上来说,银行理财的用户群体偏向保守型,而P2P理财用户群体则偏向激进型。
对于一个深耕于P2P网贷的用户来说,其必然追求的是网贷的高收益性,假如一个银行理财的推销人员对他说,来买4%左右的理财产品吧,这位网贷投资者肯定会嗤之以鼻,他根本看不上银行理财的微末利率。可如果是P2P平台的业务推销员对一个常年将钱放在银行的人说来买P2P理财产品吧,这个人会说网贷风险那么高,这么高利率太吓人了,跑路了咋办,真心不敢投。
的确,现实就是如此,网贷投资者嫌弃银行理财利率太低,银行理财用户认为P2P风险过高不敢投。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理财和P2P理财产品两者的受众群体是不一样,这本身并不是由于利率而导致的,更多的是由于理财观念造成的。而且,这种理财观念的差异同样也会明显地体现在理财利率上,造成银行理财利率要低于P2P网贷。当然,随着人们理财观念的逐渐转变,这种情况可能也会相应改变,但在短期内尚是无法实现的。
最后,尽管P2P网贷行业监管日趋严格,各家平台的理财产品利率一降再降,最终会归于一个更加合理的利率区间,诸多投资者也不会像前两年近乎疯狂地投向网贷。但无论如何,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依然是无法超过P2P网贷的,最起码在短短几年内是不能实现的。但随着整个金融生态体系的成熟以及人们理财观念的转变,又或将是另一种景象,那也只有拭目以待了!
举报/反馈

简美空间

2获赞 138粉丝
简美空间——专注室内设计20年
关注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