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总督是清朝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官居从一品。
众所周知,晚清支撑残局的重要政治人物,如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等人,均担任过两江总督这一职务,且在任内建功不凡。由此可见,两江总督在晚清政坛中的巨大作用。
曾国藩
曾国藩:湖南人,生于1811年11月26日。
曾国藩号称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四大名臣”。有人推崇他为千古第一完人,但因忠于清室镇压太平天国暴乱又饱受争议。
曾国藩三次担任两江总督。第一次任职期限很短暂,总共才1个月。第二次做了差不多8年。期间,指挥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并发起了洋务运动。第三次担任两江总督时,曾国藩已近60高龄,做了差不多一年半,就因病去世,死于两江总督任上。
李鸿章
李鸿章:安徽人,生于1823年2月15日。
世人多尊称李鸿章为李中堂,或李合肥(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然而,李鸿章也因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饱受抨击。
曾国藩第二次卸任两江总督后,就是李鸿章接任。当时,李鸿章才42岁,正是踌躇满志的年纪。他在曾国藩的支持下,极力发展洋务运动,扩建形成了著名的江南制造局和金陵机器局。中国近代的十大军工企业,李鸿章在两江总督任上就创办了两个。
李宗羲
李宗羲:重庆开州人,生于1818年。
李宗羲以参与围剿太平天国起家。南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大将石达开出走安徽,李宗羲为清军代写致石达开的《招降书》,称:“去冬江宁,衅起萧墙,自相屠戮,即在阁下几有危于累卵之势,……如能归心我朝,倒戈相向,扫荡长江,立功自赎,虽万户侯不难致。”受到石达开的拒绝。
1873年,李宗羲升任为两江总督,兼办理通商事务大臣。当时日本预谋进犯,李宗羲加强江防建设,使得日本不敢轻举妄动。慈禧太后大兴土木复修圆明园,李宗羲又两次上书慈禧,劝阻修建圆明园工程。
1874年,李宗羲老家开州发生大旱,他寄4000两银子救荒。同时,又捐银1000两修建学堂培俊堂。半个世纪后,培俊堂走出了赫赫有名的一代军神刘伯承。
刘坤一
刘坤一:湖南人,生于1830年1月21日。
早年刘坤一的为政之道较为保守,一度不认同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理念。这一观念,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得到转变。1875年,刘坤一署任两江总督。期间,他整顿治安,力主清剿哥老会及海盗,发展海运、支持江南制造局造舰及提议各兵工厂生产专门化。
然而,刘坤一反对采煤及发展铁路。这倒不是因为他脑袋僵化,而是担心铁路的发展,会令老家的挑夫和大运河的船家失业。
1896年,刘坤一第二次担任两江总督。任内,适逢八国联军侵华。他和张之洞、盛宣怀与各国驻上海领事签订了《东南互保章程》。
沈葆桢
沈葆桢:福建人,生于1820年。
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两家关系非常紧密,这导致了沈葆桢从小就受到经世致用思想的熏陶。沈葆桢长相一般,个子偏矮,且体弱多病。可林则徐很欣赏他,将女儿嫁给了他。外甥就变成了女婿。
1875年5月30日, 沈葆桢担任两江总督。期间,他督办南洋海防,扩充南洋水师,并参与经营轮船招商局,派船政学堂学生赴英法留学……直至逝世于两江总督任上。派遣优秀学员出国留学,是沈葆桢晚年对近代中国的一大重大贡献。这些出国深造的人员不乏严复、詹天佑之辈,他们后来成了近代中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巨大的作用。
彭玉麟
彭玉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庆市内),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1816年12月14日。
彭玉麟字雪琴,文武双全,武能上马杀敌,文能下马作文,人称“雪帅”。
彭玉麟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中国近代海军奠基人。1881年8月22日,彭玉麟署两江总督。彭玉麟秉公办事,疾恶如仇。为此,他不惜得罪当朝红人曾国藩和李鸿章。说起来,曾国藩还是彭玉麟的恩师,可彭玉麟发现曾国荃部队纲纪废弛时,三次弹劾曾国荃,致使曾国藩大怒,写信给他责问自己弟弟到底哪里得罪了他。后来,彭玉麟更是将李鸿章的侄儿——安庆恶霸李秋升杀掉。
别说李鸿章,就是他自己的外甥,由于贻误军机也被他杀了。
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是晚清政坛的一缕清风。
左宗棠
左宗棠:湖南人,生于1812年11月10日。
左宗棠早年科场失意,3次赴京会试,均不及第。不过,由于得到贺长龄、陶澍、林则徐等“大V”的欣赏,左宗棠得以进入政坛。尤其是林则徐,认定左宗棠将来必定“西定新疆”,多次在不同场合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临终前还命次子代写遗书,力荐左宗棠。
在众“大V”的推荐下,左宗棠参加围剿太平天国,崭露头角。平定回乱,声名鹊起。及至后来收复新疆,得以名满天下。1881年10月28日,左宗棠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指挥战争,在镇南关得胜,夺取了谅山。这是中国晚清对外战争中,唯一的一次胜利。
张之洞
张之洞:出生于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祖籍直隶南皮(今河北沧州南皮),生于1837年9月2日。
张之洞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所以人们称之为“张香帅”。古龙小说《楚留香传奇》中,楚留香也被人称为“香帅”。
1894年11月2日,张之洞调署两江总督。适逢甲午战争爆发,日军围困旅顺,张之洞致电李鸿章,要求急救旅顺,却无效果。次年,日军进犯山东半岛,张之洞给山东巡抚李秉衡发急电,建议他“责成地方官多募民夫,迅速星夜多开壕堑,于要路多埋火药,作地雷”,以阻止日军进犯。丁汝昌自杀殉国后,他曾建议将驻扎台湾的刘永福调来山东抗日,保卫烟台。得悉清廷有意割让台湾给日本后,张之洞致电朝廷,力陈利害,极力反对割台。
无奈,李鸿章代表中方最终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被割让给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