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肉眼可见的是三维空间,是能看得到的长高宽的理解,四维空间则是加了条看不见的时间轴,三维是静态空间,四维则是动态空间,“维”是物理学中描述某一变化着的事件时所必须的变化的参数,几个参数就是几个维。
1958年,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和他的父亲遗传学家列昂尼德·彭罗斯提出了“彭罗斯阶梯”,是一个始终向上或向下但却找不到头的阶梯,它被誉为是科学界“鬼打墙”,而彭罗斯阶梯并不存在三维空间。
在我们所生活的三维空间的,始终向上或向下的阶梯结果只会是房屋中的楼梯间,有最高的点也有最低的点,但空间也能让人的视觉产生错觉,如错位。
不过在更高阶的空间,彭罗斯阶梯就能够存在,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张纸是平的,在上面作画,画出了立体感十足的画,如“彭罗斯阶梯”,在画中你可以感受到它的神奇之处,无论怎么走都有不会走出去,始终会回到原点,实际上画依然是平的,你摸过去它非常平坦。
几何是数学的一门分科,关于几何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早期的几何被用于满足在测绘、建筑、天文以及各种工艺制作中的实际需要,因此古埃及人和古巴比伦人在毕达哥拉斯之前1500年就知道了勾股定理。
最早的几何学是平面几何,然后自然过渡到了三维空间的立体几何,彭罗斯阶梯则是几何学悖论,它虽然在三维空间无法被证实,但很多画家、数学家、科学家,包括影视等都对彭罗斯阶梯非常感兴趣。
此外一直以来流传的“鬼打墙”传说,实际也是运动错觉现象,“鬼打墙”往往出现在夜晚或是茂密且阴森的森林中,因为难以分辨方向,自我感知就会模糊,走着走着就走到了曾走过的地方。
“鬼打墙”的原理是生物运动的本质是圆周运动,如果没有目标或是失去了目标,那么就会不自觉地进行圆周运动,就像蒙住眼睛让你走直线,你以为你走的是直线,可却走到原点,但旁观者就能够看出问题所在。
相传我国古代的风水术士早已掌握了这个秘密,在修造陵墓时就会利用到这一规律,让人走进去后迷失了方向,从而遇上了“鬼打墙”,在阴森的氛围中遇上这样的事情就会多添加几分诡异,使人产生恐惧感。
被誉为科学界“鬼打墙”的彭罗斯阶梯是什么?为何永远找不到终点
举报/反馈

历史潮河

194万获赞 81.1万粉丝
纵览中华千年史,笑谈古今天下事。橱窗里都是本人精选书籍,喜欢可以选购。
乘风计划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历史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