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孩子抑郁、休学、离家出走的新闻,总有人留言评论:“小小年纪心思这么重?”“这孩子真够矫情的,至于吗?”“小孩子懂什么,为赋新词强说愁!”……
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的吃穿用度不曾短缺,但就是“自寻烦恼”、成天把“心情不好”挂在嘴上。如果家长习惯性漠视孩子的情绪,日积月累,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表示,孩子的烦心事其实一点儿也不比成年人少,他们背负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要处理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还面临着青春期的身材焦虑、容貌焦虑……当情绪无法调节和疏解时,就会影响到心理健康。
(一)当孩子向你倾诉时,千万别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孩子。“怎么老师就批评你,不批评别人?”“同学为什么孤立你,你不反省下自己吗?”“老师再向我告状的话,我就揍扁你!”……诸如此类的指责威胁,会使孩子彻底关上心门,切断向外界求助的通道。
(二)“有效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孩子的思维非常活跃,也许今天这样想,明天那样想,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建立信任。“有效陪伴”不是孩子写作业时,父母在旁边刷手机,而是真正与孩子做朋友,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三)父母要善于充当孩子情绪的“掌舵人”。当孩子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难免会有偏激的时候。比如,和同学吵架了,从此“冤家路窄”;对老师有意见,于是“罢课逃学”……这时候,就需要爸爸妈妈予以正向的引导,把孩子从“牛角尖”里拽出来,从偏激的行为中拉回正轨。
当然,在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时,父母切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找到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机构的帮助。
(点开短视频,内容更精彩)
上观号作者:上海黄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