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开学,意味着孩子们的进阶,或从低年级进入高年级,或从小学升入初中、初中升入高中,有的还从“走读”变为“住校”。进入新阶段、面对新环境、学习新内容、结交新朋友,也会面临新问题。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家长密切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变化,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更好适应新阶段。本期主题是“关注孩子交友情况”
青少年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其道德的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的阶段,父母应细心关注、正面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一、要关注孩子容易走入的交友误区
1.警惕交友不慎走上歧途
部分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和不良风气的影响,逐渐产生以广交社会“兄弟”为荣的扭曲心理。结交不良青年以后,容易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沾染毒品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时需要家长多关心孩子在学校与同学的关系,多关注和留意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异常表现,多与孩子沟通、向孩子倾注更多关爱,同学校、老师一起努力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保孩子在家和在校的生活始终在正轨运行。
典型案例
小明(化名),初中毕业后便不再上学。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小明只得在某KTV做服务生,工作过程中还结识了同乡小芳、强哥等人。未满18周岁的小明面对“花花世界”,觉得很新奇。一天,强哥约他见识“新玩意儿”。下了夜班,同事们都聚在小明的出租屋内。酒足饭饱后,只见强哥掏出一个黑色塑料小包,压低声音道:“这是冰毒,跟一个大哥弄的。只要吸上那么一点儿,保管让你欲仙欲死……”看着大家都争先恐后地上去吸,小明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凑上去来了一口……,后经群众举报,小明等人被民警抓获。
最终,小明因犯容留他人吸毒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拘役五个月,并处罚金一千元。
2.沉迷早恋、网恋不能自拔
如今青少年学生早恋、网恋呈低龄化趋势,广大家长切不可“闻风色变”,而是应该积极引导青春期孩子正确认识和应对早恋。在司法实践中,有网恋被骗、受伤的案例,有争风吃醋打架斗殴的案例,因恋爱引发的刑事案件屡见不鲜。作为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理性对待感情,学会保护自己,谨防被骗和受伤。比如:由早恋、网恋引发的犯罪活动往往发生于夜间,家长要切实尽到监护责任,特别要关注孩子的夜间生活,督促孩子按时归家;要关注和教导孩子,理性克制自己的情绪,凡事三思而后行,不要做伤害他人的行为,不要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
典型案例
暑期,正读高二的小敏(化名)在家无聊之际下载了交友软件,上传了自己最满意的自拍照,很快收到很多陌生男子的信息。还没有谈过恋爱的小敏被一位网名为“清风”的男生吸引,俩人越聊越投机。一天晚上,“清风”邀请小敏到酒吧喝酒聊天,涉世未深的小敏欣然答应,精心打扮一番前往约定的地点。两人在酒吧愉快交谈,在交谈中得知男生叫“张翔”,两人不知不觉聊到了晚上十一点,小敏觉得太晚,想要回家,张翔一再挽留,最后递给小敏一杯啤酒说喝完这杯再走,喝完之后,小敏觉得头晕眼花,一会儿便睡过去。等她醒来时,已经是第二天清晨,发现躺在陌生的宾馆里。在父母的协助下,小敏报了警。到案后,发现这名男子本名不是“张翔”而另有其名,该男子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最终,该男子因犯强奸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
二、用恰当的方式支持孩子交友
1.了解孩子的朋友
当孩子的朋友来访时,可以问问他的朋友最近过得怎么样,赞美他们的礼仪举止,或者祝贺他们学习进步……,当父母对孩子的朋友表现出真正的兴趣时,这些孩子就更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社交生活,这样对孩子正确交友和参与人际交往也能起到正确的保护和鼓励作用;而如果父母对孩子朋友交际漠不关心,或表现出反对态度甚至暴躁情绪时,那么孩子交友交际就更有可能选择隐匿隐蔽的方式,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只会适得其反。
2.引导孩子正确交友
首先,父母要教导孩子秉持正确的交友原则,引导孩子多和有上进心,有共同志向、共同语言的益友交往,自觉净化朋友圈。其次要以身作则,向孩子传授交友技巧。在待人接物上要力求热情、大方、不卑不亢,要尊敬长者,与同事、同伴、邻居关系融洽,对待孩子的同学也要热情,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态度。
3.为孩子交友交际营造健康氛围
青少年需要有与朋友相处的时间,社交是青少年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重要途径。必要时,家长要为孩子创造条件,为孩子交友营造氛围,鼓励孩子主动交友。例如: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家长应提供一定的空间,并热情欢迎,让其感受亲切的气氛,为孩子们的有益交往提供温馨温暖的家庭环境。
文字:吴东阳
校核:蒋佳凡
原标题:《天平护未||开学季:孩子这些方面值得家长关注(交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