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联合国确立的“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我国自2016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2021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施行,将禁止家庭暴力作为婚姻家庭的禁止性规定明确写入法典。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不难看出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已经得到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今天我们就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下家庭暴力问题。
引发家暴中施暴者的心理因素
当下被家暴者以女性居多,本文就男性施暴者的心理状况展开分析。
1.首先考虑男方的人格因素及心理状态。比如反社会型人格、冲动易激惹类型或者精神分裂患者;
2.部分施暴者心中多有男尊女卑的思想,期盼通过负面情绪的极端宣泄来达到自己的尊严被认可;
3.部分男性将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发泄在伴侣身上,认为对自己家人施暴不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将外在压力内投;
4.由于男女生理结构与心理结构的不同,沟通的模式存在感性及理性。部分情绪不稳定的人就会在情绪失控时辱骂对方,进而矛盾激化,暴力因为失控的情绪瞬间爆发。
面对家暴如何处理
1.与爱人建立合理有效的沟通模式,不管是施暴者还是被施暴者,心里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如何说,怎么说才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呢,或许非暴力沟通模式是我们需要认真体会并且值得尝试的沟通技术。
2.情绪来了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几个心理学小技巧:
(1)延迟表达,在心里默念10个数,先想想这句话说出来的后果是什么,很多时候延迟表达会有效降低情绪指数。
(2)转移注意力,将马上升级的冲突停止,然后换一个环境或者直接离开现场。
3.当家暴发生后,面对被施暴的女性朋友有几点建议:
(1)增进心理健康,建立良好人生观,以积极心态面对自己和家庭,引导女性朋友社会性及精神性需要,克服自卑心理和习得性无助状态,建议找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精神帮助,倾诉心里的委屈和愤怒,疏导情绪、合理宣泄并在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心理重建。
(2)分析家暴根源,针对部分因具体问题出现家暴现象,我们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合适办法来避免家暴的再次发生,比如说婆媳关系引起的家暴,那么能不能分开住,如何保持核心家庭与主干家庭的距离,既互帮互助又不互相影响。
最后以杨绛先生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每个人都会有一段艰难的时光,生活的窘迫、工作的失意、学业的压力、爱的惶惶不可终日,挺过来的,人生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的,时间也会教你怎么与他们握手言和,所以你不必怕。
原标题:《【心灵之声】微美文(第八期)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家庭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