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重塑 | 每天多说半小时“废话”,亲子关系不会差!

“线上教学”接连着“暑假”,离开校园生活那么久的孩子们,重返学校之后还好吗?

孩子们的心理年龄似乎变小了,敏感任性、脾气暴躁、不爱走出家门、害怕与人交流……

第一教育请心理专家为家长出招,一起帮助孩子们“性格重塑”。

专家名片

任丽杰 心理学博士

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

上海市心理学会青春期与性心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生命教育促进会生命教育工作室负责人

青春期是孩子从青少年转变为成人的关键期,也是让不少家长最为头痛的阶段。

遇上青春期,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从事心理咨询17年的心理学博士、上海海关学院副教授任丽杰坦言,也许每天多说半小时“废话”,亲子关系不会差。

“看见”“省心”的孩子

任丽杰坦言,很多出现抑郁、焦虑症状的大学生,多是平日里成绩优异的孩子,是能让父母“省心”的“好”孩子。

为何已然十分优秀的孩子,却抑郁了呢?作为父母,唯有真正地“看见”孩子,才能让孩子真正“省心”。

抑郁的孩子最突出的表现是自我认同度不高。

孩子的自我认同感低,源于绝大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评价较为单一。

由于学业成绩始终是评判学生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准,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一直在被考核、被评价,他们也习惯于将自尊与自信建立在官方认证的“优秀学生”之下。

当进入更大的平台之后,人才济济之下,竞争便更加激烈。大部分孩子在比较中败下阵来,他们借以安身立命的“优秀”似乎也不复存在。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身心打击。

作为家长,我们应建立起多元评价的意识,帮孩子在学业成绩以外,也能获得成就感。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且随他们自由地去发展。

当他小有成果之时,积极地夸奖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与被肯定。若能在更多的事物上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感便会更加丰富,孩子也更容易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与认同。

于家长而言,这也能避免因成绩而一叶障目,真正地“看见”孩子。

用责任的压力,拉住孩子

心理学专家徐凯文曾在2017年提到“空心病”这一概念。患有“空心病”的孩子心态压抑、消沉,他们不会主动放弃生命,但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任丽杰认为,这类孩子缺失了内心超我的部分,与外部世界的联结非常微弱。当孩子缺少与外部世界的联结时,便无从知晓奋斗与生命的意义。

对孩子来说,家庭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个外部世界。因此,预防“空心病”,首先要加强孩子与家庭的联结,而这种联结应首先要从承担责任开始。

正所谓“成才”先“成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应该被排在“如何学习”之前。

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的真实情况,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工作状况等。

让孩子在了解真实情况后,会感觉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负起自己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如若不然,孩子会习惯性地接受馈赠,忘了自己也应该回馈父母。

也许家长会担心,孩子知道现实之后是否会压力太大。但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坚强,完全具备接受现实、承担责任的能力。

数据显示,中年人虽背负着比青少年和老年人都要大的压力,但自杀率却远低于后二者。正是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上承担着整个家庭的责任,所以不能轻易地放弃生命。

对孩子而言亦是如此,赋予孩子责任,不仅是促使他们努力生活的动力,更是防止孩子陷入思想误区的拉力。

每天半小时“废话”,亲子关系不会差

青春期是孩子从儿童转变为成人的关键阶段。对很多家长来说,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显得十分“叛逆”。

其实,这个阶段的孩子正经历着身心的巨大变化:由于体内激素的改变,孩子变得情绪化;由于个人思想的日渐成熟,当与父母意见相左时,他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表现出了带有力量的反抗。这并非孩子有意地去背离父母,而是他们在彰显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力量。

在这个关键期,家长首先要做好准备去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成长。其次,为了更好地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我们需要在家里建立起合适的沟通渠道。

对此,任丽杰给的建议是每天一定要说一些“废话”。

所谓“废话”,可以是家长里短的闲聊八卦,也可以是孩子在学校里的所见所闻。假如每天都能有半个小时的闲聊时间,说些无关痛痒的“废话”,孩子会更愿意与家长沟通。双向的沟通无碍之后,亲子关系便必定不会太差。

在此,任丽杰特别提醒:千万不要把这半个小时误用为“领导谈话”。

家长们最爱问的那些问题:考得怎么样?作业写完了吗?对孩子来说,这些无异于领导考核,句句都在监督与指责。如果面对父母就像面对领导,又何来坦诚相待的沟通交流呢?

与电子产品抢孩子?不妖魔,有规则

许多家长都会面临另一大难题:如何与电子产品抢孩子?

从任丽杰的角度看来,首先,不能妖魔化电子产品。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产品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重要通道。

如果孩子只会学习,却不懂得如何使用电子产品,那便是与时代脱节。即使能凭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劲头考上名校,在将来的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很大的麻烦。

其次,需要制定规则。适当的电子娱乐是需要的,但也应有时间上的限制。只要家长能温柔地与孩子平等协商,双方定能和谐地达成一致。

再者,要创设线下的社交条件,丰富孩子的生活。有些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也许只是喜欢游戏的社交属性。一方面,游戏具备及时反馈机制,能够给予孩子现实生活中少有的认可与鼓励。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的社交方式逐渐由线下转为线上,游戏更是孩子与朋友进行社交往来的媒介。

父母想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游戏等电子产品中释放出来,就需要有意识地去丰富孩子的生活。例如共同观影、一起阅读,条件允许下开展家庭户外活动、陪同孩子一起去旅行等。

或是聚集孩子的兄弟姐妹、同学朋友,为孩子创设有趣的线下社交环境,以承载孩子的时间与精力,替代游戏带给孩子的短暂欢娱。

家庭是滋养孩子的土壤,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伙伴。我们应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给到正确的指引和教导。

只有沟通到位,施教得当,小树苗才能不被蛀虫侵蚀,健健康康地茁壮成长。

任丽杰送给所有家长一句话:孩子是来帮助父母修行的,既已为人父母,双向的陪伴和共同的成长,才是最好的教育。

撰稿:白羽 实习生 叶茜茜

上观号作者:第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