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九月的风吹来初秋的硕果累累,更吹来梦想的蓬勃生长。刚刚踏进大学校园的大一新生,面对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新的人际交往关系,是不是有些不适应,或是心理状态还没来得及转变呢?下面就来为大家支支招。
这些心理困惑你有吗
01
间歇心理
许多学子终身难忘高中时高度紧张的学习生活体验,且相当多的精力在高中三年的拼搏中透支。随之而来的大学生活,可能使部分同学从高中时的心理紧张中解除,导致学习动力大幅减退,生活提不起精神等。
02
自负心理
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完成了人生的终极使命,在自我陶醉中渐渐丧失了斗志,并且觉得自己在高中时学习成绩还不错,到大学里成绩应该也不会差,从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
03
茫然心理
学生们在高中阶段的奋斗目标非常明确,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考入大学后,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学习强度也不像从前那么强,且学习生活中选择太多,容易让自己眼花缭乱,又跟身边的同龄人相比有一些差距。在相对比较自由的大学生活中,部分同学不善于自主安排学习和生活,焦虑和茫然的心理会愈发明显。
04
失落心理
有的大学新生没有考入自己理想的学校或专业,对所在的学校、所学的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心理上会有比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
另外,有的大学新生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入学后却发现现实生活与想象的差距很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感。
05
怀旧心理
进入大学后,生活方式、学习环境、作息习惯的改变,对缺乏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有些学生可能会想家,想念父母和以前的同学,怀念过去的生活,导致情绪波动。
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每个人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之前,都有一个“适应过渡期”。新鲜的生活体验和各类问题交织,会使得学生有些消极的色彩。但不用担心,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01
调整心态,提升能力,转变角色认知
进入新的年级,就意味着身份的转变。新同学们需要减少对熟悉的环境的依赖,主动接触、了解新的人和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需要正确认识自身,接纳角色转变,进行合理定位,确定发展规划,踏实提升自我。
02
掌握交流技巧,学会主动沟通
良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交往双方彼此真诚、相互尊重、理解及信任的基础上。
首先,处理好与室友之间的关系,面对来自各地、性格习惯各异的同学,应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包容别人的缺点,为他人着想,多理解别人,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人。同学们还要主动与教师交流沟通,请教学习的问题和生活的困惑。
03
培养学习新思维,多请教,多思考
在新学期学习过程中,可以向有经验的学长学姐请教,了解他们在不同阶段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并从个人实际出发,逐步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道路。另外,同学们还应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自我规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04
挥洒汗水,提高自信,充实生活
研究发现,参与体育运动较多的同学,更少受抑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困扰。运动不仅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帮助我们养成规律的作息,也可以通过其本身的能量来帮助人们变得更加积极向上。
当一个人总是独自深陷负面情绪中,难免会陷入无谓的内耗。所以,当我们感到焦虑失落的时候,不妨充实自己的生活,进行体育运动,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趣味游戏,在此过程中拥抱放松、愉悦的自己。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每当我们结束一项工作,达到一个目标,完成一项成就时,我们都可以去赞美自己。积极的自我暗示会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信心,收获能量。
来源 | 健康中国 团中央权益部
原标题:《这些心理困惑你有吗?校园萌新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