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何子慧 | 作者
正义 | 编辑
Lilith丨责编
你有没有试过在某一个瞬间,也有这样的感觉——
明明已经很努力,却还是控制不住地焦虑和压力;
不敢拒绝,总是想通过讨好别人去证明自己;
内心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过于在意他人的想法......
仿佛心里有个顽固不受控的小孩,在你想要好好的时候,总出来捣乱。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内在小孩”。
每个成年人的故事背后,都潜伏着一个受伤的内在小孩,Ta的恐惧、渴望,在生命早期体验到的情感受挫和创伤,都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的隐秘操控者。
每当我们生活陷入一种重复的困境,或不时出现毫无缘由的失控情绪时,也许正是Ta不受控制,偷偷从我们内心中跑了出来。
但怎样才能知道内在小孩是否受伤?
又要怎样才能疗愈内在小孩?
今天,我想写下这篇文章,来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
看完后或许你会明白,无论过去或现在发生了什么,你都是这个世上唯一能够爱自己“内在小孩”的人。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内在小孩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双向情感障碍的来访者,那时候,她整个人的状况都出现了很大问题。
具体表现为,她难以和同龄人以及同班同学搞好人际关系,非常容易在相处中受伤。
加上青春期谈恋爱不被父母认同,成绩一落千丈,情绪也变得极度不稳定。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尝试过自残。
种种因素下,她逐渐变得无法相信外界的一切,抗拒任何人走进她的内心,包括她的父母,最后只能选择休学待在家里。
但心理学有句话说:“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有问题的父母。”
几次咨询下来,我逐渐发现是她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很大的问题,才导致她对外界的一切产生了强烈的不信任感。
她的爸爸妈妈都是非常强势的人,经常会干涉她的很多事情。
一直以来,女孩可以说完全是看着父母的脸色,遵从着别人的想法来生活的。过分被掌控的成长经历,让她处于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状态。
有时候父母或者别人夸一句她好,她内心也会觉得自己很好;但如果遭到了批评,或者得到了不好的评价,她整个人就会瞬间跌入谷底。
这种严重的撕裂感,让她的内在小孩很受伤,陷入自我攻击、自我否定,甚至自虐里。
更糟糕的是,当她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情况,比如跟老师发生冲突,或者成绩下滑,或者情绪崩溃、自残的时候,父母表现出来的态度也是混乱的。
因为在他们眼里,女儿一直是个乖乖女,怎么可能会做出这种事情?
甚至在咨询之初,父母都一度希望对女孩的咨询方向,能够按照他们的想法去展开。
相信大家也知道,当一名来访者就连在咨询室中,都不能做真正的自己时,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灾难。
所以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这名来访者始终无法信任父母,第一次见到我的时候也是充满了抗拒和怀疑,认为咨询师只是父母的又一个打手和傀儡。
这使得咨询一度非常难以推进下去。
我还发现,很微妙的是,她其实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一方面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会主动和我讨论哲学,谈感悟,谈自己的收获。
但一旦涉及到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她就会选择闭口不谈,以沉默来逃避,给人一种只是为了完成“咨询任务”而来咨询的感觉。
我意识到,如果不能先解决她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注定无法让这个女孩敞开内心。
于是,在给女孩做咨询的同时,我也对她的父母展开了家庭咨询,两方穿插着分别进行。
这中间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但随着她的父母在咨询中慢慢意识到,正是长期以来的过分控制,才导致了女儿的受伤,他们便逐渐放松了对女儿的要求,学会了接受女儿身上的不好一面。
而当女孩感受到父母的退让,感受到父母是真心希望自己能走出困境时,她也终于开始相信这段咨访关系了。
后来我不断鼓励她、支持她,让她学会接纳自己不好的一面,感受自己真实的内在;同时我也要求她的父母要多陪伴和鼓励女儿,只有孩子相信了父母是爱她的,这份内心支撑才能够真正成立。
在我不断地努力下,女孩的内在小孩也终于慢慢得到了疗愈,整个陪伴是一个非常、非常漫长的一个过程。
后来,女孩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她在人际关系中不再退缩,不再自我伤害;而在学业上,也开始重新努力,有时候还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学会了爱自己。
所以,当我们决定接纳自己,去相信这个世界的爱意时,或许就可以活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但这个过程需要我们去看见自己的内在小孩,去陪伴和疗愈它,去成为内在全新的自己。
你的内在小孩
一直等待着一个拥抱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说过:“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会受伤,总会有需求未被满足。
但我们的身体在成长,心灵也在成长,不过童年时的自己却留在了我们心中,不曾变化。
如果小孩子幼年时期的渴望没有得到满足,那这个渴望就会一直延续到成年的状态中。
不管这些渴望本身是否合理,但等它有能力的时候,就会在某些不经意的时刻,牵引着我们的行为。
当它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它就会一直蹲在角落哭泣,成了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
一旦遇到挫折,它就会沉浸在痛苦之中,做出不负责任的行为,让我们在亲密关系当中不断挣扎受苦。
当你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当别人跟你意见不同时,当事与愿违时,它就会变成你失控的情绪。
它会变成你那根脆弱敏感的神经,让你缺乏安全感,常常觉得自己不够好,不敢拒绝,不敢争取。
时间久了,它还会变成你极度想去压抑的性格部分,拖延、懒惰、敏感自卑、情绪化......让你忍不住想去压抑它们,克制它们。
可是,我们越是无视内在小孩,越是压抑内在小孩,它会越沮丧和抗争,仿佛一个恶性循环,不断影响着你的情绪、性格、生活和工作。
内在小孩就如同我们人生木桶的最短板,它不长大,我们再努力也无法成长。
也有很多人会试图把内在的小孩托管给他人,去找寻自己曾丢失的那部分东西——
讨好的小孩,会找强势的人;
安全感弱的小孩,会找一个母亲/父亲的角色;
孤独的小孩,会找一个能逗自己开心的人......
但你最终发现,每个人都有需要自我疗愈的地方,当对方退行到一个孩子的状态时,一个孩子是无法给另外一个孩子做父母的。
最好的疗愈方式,是扒开我们作为成年人厚厚的保护套,去找到自己的内在小孩,与它和解、拥抱,再穿上外衣继续前行。
所以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之上的光,是治愈的引领者。”
只有内在小孩被看见、被疗愈,并且与我们一同快乐健康地成长,我们的内心才会真正成长,真正感到快乐。
如何培养自己的内在小孩?
那么,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内在小孩也有未曾疗愈的伤口后,该怎么做呢?
a.尝试拥有一段好的客体关系
真正能够治愈内在小孩的,一定是一段好的客体关系。无论是朋友,还是能包容你、对你有耐心的陌生人也好,他们都能帮助我们去更好地稳定内在。
当然,如果我们很难把握住一个较大范围的人际关系时,也可以尝试缩小人际圈。在一个相对稳定和信赖的小关系里面,去静置一段时间,去疗养治愈自己。
当你得到了一段安全的客体关系的时候,你就能深入到那些危险的情绪那里去,并且把它展开。
因为所谓的危险情绪就意味着,它可能会带来不那么良好的感受,甚至有的时候是人际之间的那些冲突和矛盾。这些感受所带来的的恐惧,往往也会一直从我们年幼时期延续到现在。
而一段稳定良好的客体关系,就能很好帮助到我们。
b.培养兴趣爱好
比如说通过音乐、运动或者是一些其它的兴趣爱好,让自己的内在可以稳定起来。
当我们能在一段兴趣爱好中,不断地积累自己的心理能量,发现自己能够把一件事情细致地做好时,内在小孩也会逐渐得到引导和成长。
另外也可以通过冥想,打造一个自己精神独处的空间,通过观察与承认内在小孩的存在,与他沟通,告别那段活在过去阴影里的自我。
c.梳理内在自我
如果我们一直沉浸在过往的阴影中,想用尽一切方法去弥补的话,就有点像在刻舟求剑,做无用功。
只有学会去梳理过往的事件,梳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想法,形成对内在自我的第三视角观察,才能真正使我们的内在得到成长。
无论是这件事背后的客观事实,还是我们的内在想法,包括冲突的想法,又或者因此产生的多种好或不好的情绪。
如果都能够一一展开,我们就真正地往成长更近了一步。
当然如果到了最后,还是无法解决,那么也可以尝试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助你。
不要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就应该扛下所有压力,因为你内心里住着的那个人只是一个孩子。
很多人在面对令自己痛苦的过往,面对一些重要却脆弱的地方的时候,可能没有勇气走过去。
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充满理解的抱持性环境,共情我们的感受,让我们学会接纳自己本真的样子,包括那些不安与脆弱的一面,帮助我们从内在的脆弱中走出来。
所以,如果你愿意,我会陪伴着你。
直至重新发现你的自愈能力,和你一起去成为自己和实现自己。
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 The End -
作者介绍
何子慧
何子慧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行业已深耕13年,服务时长超过79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她擅长人本主义取向,能够灵活整合存在主义疗法,团体咨询,正念减压治疗等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帮助来访者解决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