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黄玉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一言一行都给孩子深远的影响。
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
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和发展规律,
则很容易让孩子中途掉队。
那么,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吗?
你为他所付出的,是他需要或是喜欢的吗?
如果你仍然迷茫,
不妨来看看人民日报的九张图片,
分析孩子各个阶段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绝对能帮到孩子的成长。
著名教育家培根曾说:
教育其实是一种早期的习惯培养。
一二年级的一个重要任务,
那便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怎么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第1-7天,
需要刻意提醒孩子去改变,
帮助孩子面对不舒服、不适应的感觉。
第2个阶段是第7-21天左右,
孩子已经开始适应不习惯的感觉。
第三个阶段是21-90天左右,
是“习惯的稳定期”,
孩子已经能够自觉去完成任务。
过了这三个阶段,
习惯就会融入到孩子的生命中。
好习惯养成得越多,
一个人的能力就越强。
三、四年级的孩子,
开始有了探索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不再满足于“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的状态,
而是积极地思考学习的意义,
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会花很多时间精力去探索。
理想的种子一旦在孩子心中生根,
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而且这种动力会持续到他们的理想实现为止。
聪明的父母,要抓住这个时机,
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孩子真正的热爱所在。
也许是一种技能,
也许是某个明星,
不管是什么,
都别轻易打击和否定孩子的热爱,
而是以它们为引子,
激发孩子树立人生的目标,
点燃心中的斗志。
五六年级的孩子,
独立自主意识开始增强,
由依恋父母转变为依恋同龄伙伴。
在他们心中,
父母的话可以不听,
同伴的话却不能不听。
在他们看来:
如果被同龄人孤立或排斥,
那是最失败的事情。
父母要坦然接受孩子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
在孩子不易觉察的地方,
默默关注他们的生活,
尤其是关注孩子结交的朋友。
先贤孔子曾说过,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鼓励孩子结交善良、正直、博学的朋友,
与优秀的伙伴同行,孩子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刚升入初中,日渐繁重的课业负担,
突然改变的周围环境,
都会给孩子带来强烈的不适感。
这个阶段的孩子,
既渴望摆脱父母的束缚,
又很需要父母的帮助。
在这个阶段,
父母可以用“巧妙”的方式,
去关注孩子的成长。
有个女孩,刚上初中的时候,
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和教学形式,
成绩一下子退了一大截。
当老师的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于是,她写了一封信,
放在女儿的书桌上。
信里肯定了女儿生活中的点点小进步,
列举了女儿身上的种种优点,
鼓励她不要因为暂时的退步而灰心,
并告诉她,自己随时做好“倾听”的准备,
希望她有什么困难和迷茫,都能主动告诉自己。
母女俩很快就合力解开了这个难题,
女孩的成绩提升上来了,
笑容也多了起来。
进入初中的孩子,
性格会变得更加敏感。
所以,这个阶段,
好的亲子教育,
一定是先“亲子”,
然后再“教育”。
教育界通常把初二这一阶段称之为“危险期”,
身体的迅速发展发育,
以及青春期转变剧烈的心理需求,
会让孩子的心理发展极不稳定。
孩子就像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有时候,
一句无心的话就能惹得他们勃然大怒,
一个不经意的眼神又能让他们情绪崩溃。
这个阶段,
如果父母一味地压制孩子,
强势地干预孩子的生活,
那将会是一场“两败俱伤”的亲子战争。
一位心理学家说: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
和父母都有一战,
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
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父母学会适当地和孩子示弱,
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尊重,
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智慧,
只有让孩子打败父母一次,
孩子才能真正成年。
有一位北大学霸,
曾经分享过这么一件趣事:
初三时,每天回家,
他条件反射地拿起作业要做时,
母亲都会捧出各种自制小零食来“诱惑”他,
每次吃完这些小零食,再开始刷题时,
往往效率和正确率都更高。
回想初三这一年,
母亲做得最多的事情,
其实就是提醒他休息。
心理学研究认为:
初三的孩子,
心理开始趋向独立,
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也开始相对稳定。
这个阶段,
大部分的孩子,
都已经进入了“不用扬鞭自奋蹄”的状态了。
箭弦张弛有度,才能保证最佳的状态。
相比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
初中到高中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教育学认为:
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整体呈现“5增”趋势,
即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
然而,这个年龄的孩子,
情感却变得更加内敛,
导致与父母的沟通更加困难。
怎么办呢?
试着和孩子聊些轻松愉悦的话题,
什么都能聊,就是先别聊学习。
只要孩子愿意跟你聊天,
你就能清楚孩子的心理状态,
慢慢地,
孩子就会主动告诉你学习上的困惑,
这个时候,再来为孩子出谋划策,
孩子感受到的,
就是帮助支持,而非压力了。
有研究发现,
高二是高中阶段恋爱发生率最高时期,
这一年孩子所要承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越来越多,
他们非常需要理解和关心。
这个阶段谈恋爱,
就是要寻找一种被爱、被重视、被珍惜的感觉。
与其一味否定孩子在青春期特有的情愫,
不如先给足孩子尊重与呵护,
认真倾听孩子的各种想法、吐槽,
肯定其中的积极部分,
让孩子在家庭中能够畅所欲言。
让孩子在家庭生活里找到安定感,
也就更能把对异性的好感,
转化成努力学习、用心生活的动力。
高三这一年,对每位孩子而言,
都是人生最为关键的一年。
最重要的,
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心理保姆”,
才能让孩子更好的奔向未来。
一个夫妻恩爱的家庭环境,
会让孩子倍有安全感;
父母稳定的情绪,乐观的态度,
会传递给孩子无穷的能量。
这个阶段,
要让孩子觉得,
全家人都在与他一起迎战高考,
无论遇到何种困难,
都有一个坚强的臂膀在支撑他。
那些优秀的孩子背后,
都离不开家长的奋力托举。
如果你爱孩子,
不仅要疼他,更要懂他。
未来的家长,应该像教育部所倡导的那样:
充当孩子的心理营养师、学习引领师、人生指导师、习惯监督师、兴趣合伙人。
与家长共勉!
—— End ——
作者:黄玉娇,儿女双全的85后辣妈,专注婚姻、育儿、情感类文章,让爸爸妈妈们在育儿路上少走弯路。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