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和井柏然主演的《女心理师》一播出,大家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比起收视率,这才是这部剧最大的价值所在。
播到现在,主要演了6个案例,聚焦亲子关系、校园暴力、二胎妈妈、职场欺凌等多个时下热点问题。
这个“病因”是什么?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6个典型的案件,看完你就知道答案了。
尤娜并非是真的想要自杀,不然她也不会给心理援助中心打电话,她只是用自我杀害的方式,博取父母的注意。
起初,我们都认为尤娜是因为和同学小哲发生了矛盾,才变成了这个样子,后来才知道,原来她发现了父母的秘密。
这个案例很有社会意义,很多父母在孩子高中阶段离婚,为了让孩子安心高考选择隐瞒实事,在孩子面前假装恩爱,却不知孩子是最敏感的,他们能第一时间察觉出父母的反常,不明真相的他们只能去猜测,反而会影响学习。
荀总总是觉得自己有病,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原因,在姬铭聪的推荐下,荀总成了贺顿的来访者。
起初,荀总对年轻的女心理师贺顿有些不信任,他找了个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护工去替自己咨询,护工又是做俯卧撑,又是跳广场舞,简直不要太搞笑。
荀总的确是有病的,他得的是心病。
荀总其实就是很多老年人的真实写照,他们焦虑、慌乱,总觉得呼吸不畅,感觉自己得了大病,但去医院查不出结果,最后被扣上“无病呻吟”的帽子。
尤娜的案例呼吁大众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荀总的案例在呼吁大众关注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不管是孩子还是老人,都需要亲人的关心。
蒋静这30年,一直活在妈妈的掌控之中,妈妈让蒋静弹钢琴,一遍又一遍,弹不好不许吃饭。
蒋静很争气,捧回了一个又一个奖杯,可她的心理也开始出现了问题。
一句“我是为你好”,害了多少孩子啊,蒋静妈妈的确是为了女儿好,可蒋静不仅是她的女儿,也是她自己啊。
莫宇只是想剪个发,却因为不懂得拒绝办了个五千块钱的卡,真是让人又气又心疼。
同事聚餐,临时改了地方没有通知莫宇,莫宇扑了个空却不敢质问同事,只说是自己昨天有事没能去,下次再聚,结果下一次同事聚餐根本没有带上莫宇的意思。
在很多家长看来,有些事情只是孩子之间的小打小闹,却不知道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詹璐本是文学专业的高材生,热爱写作,结婚生子之后做了全职太太,生了二胎之后,她发现自己总是想伤害亲生儿子,因为她觉得要是没有这个小生命,自己就不会那么痛苦。
詹璐送女儿上学,当街漏尿的无奈和无助,把观众看哭了,很多产后妈妈分享自己的经历,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和关爱。
在贺顿的开导下,詹璐开始有了改变,她决定做回自己,重回职场,最后她如愿找到了工作,给贺顿打电话报喜的时候,真是肉眼可见的开心。
李薇觉得自己很脏,她不停地洗澡,一晚上要洗三四次,每次至少要半个小时,仿佛只有洗澡才能让她好一些。
李薇很羡慕那种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乖乖女,她们的人生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没什么太大的波澜,很轻松地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身边人对她们也充满了善意。
因为有欲望,因为想要升职加薪,李薇成为齐铭的“猎物”,她一边想要反抗,一边又不敢反抗,她怕自己会失去工作和名声啊。
贺顿的这6个来访者,各有各的故事,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们有相似的地方。
这6个来访者会产生心理问题,都和家庭有关系。
家人对我们没有恶意,但没有恶意,不代表没有伤害,有时候错误的爱,也是一种伤害。
就像《女心理师》中的蒋静妈妈,她以爱之名“绑架”了自己的女儿,让蒋静无法做真正的自己,被压得喘不过来气。
如果遇到问题,我们要学会耐下心来和家人沟通,他们会理解的,毕竟家人比谁都希望我们过得好。
同时,我们也应该多关注自己的家人,学会反思自己,也许我们自己在不经意间,做了伤害家人的事情。
写在最后:原创内容,抄袭必究。欢迎点赞、评论、关注与转发,也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