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师》中,贺顿已经帮助6个来访者解决了心理问题,这些人有的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有的是亲子关系,有的涉及“妈宝男”,有的涉及“讨好型人格”,还有“产前抑郁”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当下关注度非常高的心理问题,电视剧通过这6个案例,也教给观众们6条幸福的定律。
贺顿的第一个病例,是尤娜。尤娜看上去是个“问题少女”,她两次寻求自杀,还跟班里的同学小哲“势同水火”。一般孩子出现问题,我们大都会想到学习压力,但敏锐的贺顿看出来,尤娜的问题根源,在于她的原生家庭。
尤娜父母感情不和,离婚了,但是为了孩子,他们选择了隐瞒,却不知尤娜早就知道了。为了留住爸爸,挽救父母的婚姻,她不惜利用自残的方式。与同学的问题,也是因为看到爸爸帮助她的妈妈。
贺顿帮助他们一家三口走出来了,但是尤娜问贺顿:我的爸妈还能和好吗?贺顿并没有努力撮合尤娜父母,也没有让他们为了孩子考量,而是跟尤娜讲述了菜苗“移栽”的故事。很多人以为菜苗移栽会死,但其实菜苗移栽过后,才能长得更好。
我们每个人都在父母的庇护下成长,但终有一天我们需要走出他们为我们搭建的“保护所”,去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霜。别把你的问题都推在你的“原生家庭”上,你的人生就是不断走出“原生家庭”的过程。
荀总,是第二个来找贺顿的。他的问题涉及到“空巢老人”。他很有钱,但是他也想孩子在身边。但是他不知道怎么表达这种“需要”,只好用“不断推开他”的方式压抑自己心中的情感。
相信很多老人在看到这一段之后,有很大的共鸣吧。自己明明很需要自己的孩子,可是却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于是经常用各种方式吸引他的注意——训他、埋怨他、甚至装病。
需要,是需要说出来的。老人只有勇敢表达“需要”,孩子才能够了解他在你心里的位置。永远别指望别人猜。别人猜到的,永远不是你内心的真正想法。
每个性情古怪的老人,背后总是你不了解的深爱。别总怪你的父母老了让人烦,那是你不知道他有多希望你的关注。
贺顿解决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关于婚姻的。莎莎和小元本来是一对幸福的情侣,两个人就要结婚了,却因为筹备婚礼的种种小事“闹翻了”。小元的表现,我们称之为“妈宝男”。
目前,在网上一直有一个声音,那就是千万不要嫁给“妈宝男”,很多文章列举了“妈宝男”的各种弊端,仿佛你的人生会因为他坠入低谷。
但是嫁给“妈宝男”真的就完了吗?当然不是。贺顿说的那句话很对:每一对进入婚姻的恋人都要经过一段崎岖的路,我们没必要为一点不愉快就放弃我们的爱情。
“妈宝男”的解决方式,是沟通。你一定要努力跟他沟通,向他坦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通过吵架的方式),并且帮助他努力从母亲那里走出来。
“妈宝男”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强势的母亲,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不够自信和强大,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重塑自我,让他从心理彻底“断奶”。一旦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之后,就必然不会事事听从母亲了。
不管你嫁的男人是不是“妈宝”,记住一句话,好好沟通。
暴饮暴食的蒋静,让很多人心惊吧。尤其是她的妈妈还在那里骄傲地说,自己的女儿优秀,是因为自己从小严格要求的结果。
生活中是不是有很多这样的妈妈?我还记得有一部综艺《亲爱的小饭桌》,有一个母亲就曾经骄傲地说,儿子一个假期做了300多套试卷。他用强压的教育,把孩子变成学习的机器。
蒋静不也是如此吗?她的妈妈打着“我都是为你好”的旗号,一直干涉她的人生,穿什么样的衣服、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连做心理咨询都是她为她找来的。
“我都是为你好”、“妈妈还能害你吗”……这些父母一直在用的语言,都是毒药。它们以“爱”之名,困住了孩子的自由。正在看剧的爸爸妈妈们,收起你们的“控制欲”吧,那不是爱,是伤害。
小莫是让人最心疼的那一个。因为小时候遭遇校园霸凌,长大后他形成了“讨好型人格”。他猛烈地讨好着工作中的每一个人,给他们买奶茶,为他们跑腿,还帮他们做工作,结果换来的不是尊重,而是嘲笑和捉弄。
不会拒绝,不是因为你内心善良,而是因为你心理有问题。剧中,小莫在贺顿这里咨询过一段时间后,一天晚上,勇敢地拒绝了同事让他帮忙的请求,背起书包向外走的那个镜头,是不是帅呆了?
要勇敢地学会说“不”,这不是拒绝,而是你应有的权力。
产后妈妈的问题,很多人都关注。贺顿面对詹璐的时候,也为大家提出了解决方案:走出产后抑郁,要靠自己强大的内心。
詹璐在咨询时曾问贺顿:你能改变他们吗?贺顿明确回答:不能。你只能改变你自己。詹璐回顾了自己的过往,从中找寻到了勇气和丢失的自我,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没有谁真的能够救赎谁,咨询师只是帮你昏暗的人生投进一束光,至于你怎么走出昏暗的房间,靠门还是靠窗户,需要你自己的摸索。
解决心理问题,要靠你自己内心的力量。必须强大起来,必须让你的内心生出力量,你才能逆风飞扬。
希望你从《女心理师》的案例中,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