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意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共同承担祸患苦难(甘:甜);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同甘共苦(拼音:tónggāngòngkǔ)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燕策一》。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燕国发生内乱,齐国趁机发兵攻打燕国。齐军很快攻占燕国都城,燕王哙在战乱中身亡。附近的中山国也趁机攻占燕国城池,燕国差点儿灭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燕昭王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回国登上了王位。看着战乱后田地荒芜、民生凋敝的燕国,燕昭王发誓要让燕国重新富强起来,并且要向齐国报仇。于是他亲自去见燕国贤士郭隗,询问富国强兵的方法。郭隗告诉他:“自古能成就大业的君主都很尊敬贤士。只有能礼贤下士,那些有才干的人才会来帮助你。要是大王对人粗暴无礼,那能吸引来的就只有唯利是图的小人了”。
燕昭王忙问:“可我要怎么做呢?”郭隗回答:“大王要是真想招揽人才,就从我开始吧!那些贤士要是听说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肯定会纷纷前来投靠大王的。”燕昭王听从了郭隗的建议,专门为他修建了庭院,并隆重地拜他为师。此消息一出,各地的能人异士果然纷纷投奔燕国,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将乐毅和大学士邹衍。一时间,天下人才都争先恐后涌向燕国。
燕昭王又在国内祭奠战死的士兵,并体恤死者家属。他坚持和老百姓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一起度过了二十八年艰难的岁月。终于,在贤臣的辅助和燕昭王的励精图治下,燕国日渐强盛,百姓生活富足,士兵斗志昂扬,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昭王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封乐毅为大将,起兵一举攻破了齐国,终于报了当年的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