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孩子们评选最讨厌的父母行为,“攀比”一定会高票入选。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早已成为孩子们的公敌,即便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孩子也会在攀比中自卑,更别说那些在攀比中处于下风的孩子。
其实,除了比孩子,家长也比自己,而且同样在攀比中痛苦不堪。那为什么不放弃攀比呢?
让我们听听教育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庞建风先生是怎么说的。
01
攀比,没有真正的赢家,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孩子总会在攀比中陷入自卑的泥潭
主持人:前不久我去一所中学采访,与孩子们交流时,我问他们最讨厌什么,孩子们马上异口同声喊出了一个词。大家猜猜是什么?
李女士(16岁女孩的妈妈):不用猜,肯定是“考试”。
主持人:没错。但半分钟后,孩子们又异口同声地换了一个词,大家猜得到吗?
莫先生(13岁男孩的爸爸):是“批评”吗?
周女士(17岁男孩的妈妈):是“唠叨”吧?
林女士(9岁女孩的妈妈):不会是“学习”吧?
主持人:都不对。孩子们喊出的那个词是“排名”。
李女士:没错,我女儿曾说,她不讨厌学习,不怕考试,但对成绩排名深恶痛绝。她把公布排名的日子命名为“苦难日”。我发现,每次公布排名后的几天,她都闷闷不乐。
林女士:孩子在排名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看到了与同学的差距,未必不是好事,知耻而后勇嘛。
莫先生:讨厌排名好像和成绩好坏没什么关系。我儿子成绩很好很稳定,但就算拿到了全班第一名,他也不喜欢排名。不是因为厌倦了优秀,而是担心下次考试名次下跌。
主持人:孩子们为什么都讨厌排名?请庞博士为我们指点迷津。
庞建风:老师搞成绩排名的本意是表扬先进、激励后进,让学生们对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但排名的策略是比较,本质是竞争,忽略了孩子的个性,违背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所以会引起孩子们的众怒。
林女士:为什么成绩好的学生也讨厌与人比较呢?
庞建风:盲目地比较就是攀比,而攀比没有赢家,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孩子总会在攀比中陷入自卑的泥潭。你是全班第一,未必是年级第一,你是年级第一,未必是全市第一……攀比无极限,孩子就永无宁日。
李女士:每次帮女儿分析考试得失时,我确实喜欢拿她和她班里的优秀学生比较,目的是给她树立一个奋斗的目标。有时候,女儿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会拿她跟更优秀的人比较,目的是防止她骄傲自满。
庞建风:事实上,孩子在家长的攀比中更容易感觉到被嫌弃,进而产生自卑心理。这一定不是您希望的吧?
林女士:我们也是在父母的攀比中长大的,所以攀比属于“习惯动作”。
庞建风:问题就在这儿!当攀比成为代际传承的恶习,父母和孩子都会痛苦不堪,亲子关系也会被连累。更麻烦的是,攀比会成为父母的固定思维模式,使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充满焦虑、失落、愤怒等负面情绪,严重降低了生活幸福感,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不自觉地转嫁给孩子,形成恶性循环。
02
家长之间的攀比同样令人焦虑,而且会在不知不觉间向孩子转嫁焦虑,后患无穷
董先生(12岁男孩的爸爸):说到攀比的痛苦,我深有体会。今年春节我参加了一场中学同学聚会,重逢的喜悦只维持了不到一小时,接下来简直就是噩梦。昔日的同学要么吹嘘自己的富足,要么显摆自己的职称,要么炫耀自己的孩子成绩有多好,要么暗示自己的婚姻生活多幸福,甚至攀比结了几次婚,妻子多么年轻……
宋女士(6岁女孩的妈妈):我加入了两个家长微信群,没多久就感觉自己要疯了!有些家长热衷于炫耀,在哪里买了学区房、花多少钱让孩子上了某某名师的古筝班、孩子钢琴过了多少级,甚至收到了老公花多少钱买的生日礼物都要拿来炫耀一番。
主持人:美国非暴力沟通专家马歇尔卢森堡有一句名言:“与别人比较,是悲惨生活的开始。”
德国诗人歌德说得更准确:“生活累,一小半源于生存,一大半源于攀比。”
庞建风:家长在攀比中很容易滋生焦虑,焦虑积累得多了,一定会影响孩子。
03
如果非攀比不可,那就选一个更高的目标,或者跟自己比,活出自己的精彩
宋女士:怎样才能跳出攀比的怪圈儿?
庞建风:现实生活中,完全跳出攀比的怪圈儿的确不容易,但至少我们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1.跟更高的目标比
如果只与身边的人攀比,那么我们很难不焦虑,不妨跟更高的目标比,把攀比变成寻找人生榜样。比如,要求孩子向同桌学习,不如让孩子学习袁隆平,孩子肯定更容易接受,而且不会感觉自己被贬低和嫌弃。
2.纵向和自己比
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是横向比较,别忘了还要纵向比较,即让孩子和自己比:上次考试有两门不及格,这次只有一门不及格,就是进步,就值得表扬;上次逛街让妈妈抱,这次全程自己走,就是进步,就应该获得奖励。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和别人比只会徒费精力,不如多看看自己,每日三省,让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更努力,更优秀。自我比较,能够帮助孩子向着理想的目标不断前行。
3.过精彩的个性化生活
作家马德说:“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主动跳出与别人比学历、比职位、比房子、比车子、比孩子的怪圈儿。在社交媒体无孔不入的当下,更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个伴随一生的爱好,比如健身、书法、摄影、种植、烹饪、写作,在这些爱好中沉淀自己的思想,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给自己源源不断的成就感,活出自己的精彩。
主持人:说到底,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盲目攀比不会激励他们成长,反而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自觉抵制攀比之风,过精彩的个性化生活,给孩子树立人生榜样。
END
作者:崖柏
编辑:付晓康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
第一时间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