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根据《女心理师》原著小说创作,图片源于《女心理师》电视剧。
柴绛香,是个出身于乡下的姑娘,在父亲离家,母亲病逝后,只有初中学历的柴绛香孤身一人,来到了城市谋生。
机缘巧合之下,她认识了在临终养老院工作的女孩汤小希,汤小希推荐柴绛香进了养老院打工,柴绛香负责洗扫等杂活,干得很卖力。
这份工作,没给柴绛香带来多高的收入,却成为了她的跳板。
柴绛香负责照顾的老人贺奶奶,是一名资深老教师,贺奶奶教柴绛香坚持阅读的习惯,传授给她很多生存之道,令柴绛香受益匪浅。
贺奶奶还给了柴绛香新的名字——贺顿。
成为贺顿后,这个小姑娘一路披荆斩棘,完成了跨越阶层的逆袭,她的成长经历,是励志的,却也是黑暗的。
《女心理师》原著中的贺顿,是开在污泥里的花朵,她有肮脏的过去,有为理想不择手段的狠辣,为了改变命运,她不惜以身体为代价,连“知识分子”钱开逸也没能逃得过她的算计。
有人说,贺顿出卖自己,为了利益往上爬,并没有做错什么;也有人说,看清她童年的遭遇,就能原谅她成年后做的荒唐事。
我欣赏完成自我疗愈的贺顿,却无法认同那个没有羞耻心的贺顿。
《女心理师》原著里的贺顿,4次靠男人“上位”,她根本没有道德底线,承认这点,才能读懂整本书。
贺奶奶病逝后,贺顿提出了辞职,她说这份照顾临终老人的工作,让人感到绝望,长期处在这种直面死亡的环境里,人容易变得消极。
贺奶奶的教育,打开了贺顿的视野,她有了向更高层次追求的野心,可她自身条件欠缺,想要一夜暴富,无疑是天方夜谭。
《女心理师》原著里的贺顿,长相普通,皮肤偏黑,身材瘦小,甚至很多人说她是“丑女”,一个姿色平庸,没有文化,又不甘心做苦力的女人,想要逆袭,绝非易事。
从养老院辞职后的贺顿,先是应聘去做售楼小姐,但是连照片这一关,贺顿都没有通过;不甘心再回养老院的贺顿,当起了化妆品销售员。
贺顿批发的美白膏,是有毒的,铅和汞严重超标,贺顿对此心知肚明,她说造化妆品的人狠毒,可把这种东西推销给独居老人,贺顿同样没有道德底线。
贺顿不惜把美白膏抹在自己半边脸上,挨家挨户敲门去推销,有独居老人头脑不清楚,眼睛昏花,念叨着女儿,贺顿就假惺惺地说是女儿让她来看望老人的,然后把美白膏推销给了可怜的老人。
收到钱后,《女心理师》原著里写道:
“贺顿头也不回地跑下楼,速度比得上奥运短跑名将,生怕老人家再次打开门,伸出像老树精一样干枯的手臂,无限延长地把她揪回去。到了大街上,贺顿长长地吁出了一口气。骗老人是有罪的,但是,不从骗老人开始,难道能从骗一个机警的年轻人开始吗?”
一个能够自食其力的年轻女人,去骗一个无依无靠的老人,贺顿的做法,让人心寒,她觉得老人的钱滚烫,于是买了炸鸡犒劳自己,“不仅为了填饱肚子,也为了重新聚起骗人的勇气”。
终于有一天,贺顿决定金盆洗手了,可她不是因为良心发现,而是她自己的脸出现了中毒反应,她怕再出去推销,会遭人索赔和暴打。
贺顿又发现了新大陆,心理咨询,是朝阳行业,而且对学历要求不高,挣钱快,工作体面,比卖劣质化妆品有前途。
为了攒够学费,她把上家的化妆品都低价批发了进来,这次,她打着卖美白膏的旗号,卖了自己。
贺顿推销过程中,曾经遇到一个秃头男人,对贺顿不怀好意,使劲把她往家里拉,贺顿逃脱后,却还是主动送上了门去。
贺顿请他买美白膏,男人用恶俗的语言暗示贺顿,贺顿噙着眼泪脱掉了衣服,事后男子却因为贺顿不是“第一次”,打了七折,《女心理师》原著里写道:
“贺顿拿了钱,起身走了。第二天早上,秃头出门的时候,几乎打不开自己的房门了。在他的门口,严严实实地堆满了美白膏的盒子。他气得捶胸顿足,想不通那个瘦小的外地女孩子,为什么在拿了钱之后,还要把这些东西千辛万苦地摞到他门前。理由很简单,贺顿卖的并不是自己,只是美白膏。至于自己,不过是噩梦中的梦游。她如果不这样对自己解释的话,没法用那些钱交学费。”
而后,贺顿顺利拿到了心理师的证书。
贺顿当心理师的初衷,并非是高尚的“助人为乐”,物质达到她满足的水平之前,贺顿没有那么伟大去谈精神。
《女心理师》原著里提到,为了有开心理诊所的房子,贺顿嫁给了房东的儿子柏万福。
柏万福除了家里拆迁分了几套房子,在婚恋场上几乎没什么优势,身体有残疾,长相不佳,文化水平不高,又是个下岗工人,没有一技之长,娶妻基本上无望了。
贺顿却并不“嫌弃”他,为了柏家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房子,嫁给了柏万福。
贺顿不爱柏万福,只在婆婆面前假装夫妻恩爱的样子,背地里却大大方方去和情人钱开逸约会,还被柏万福抓了现形。
贺顿从心里,是觉得自己比柏万福更高贵的,书中写到了贺顿的心理:
“房子是死的,靠吃房租过日子,是天下最没出息的事情之一。一个人不能靠自己的本事,靠一堆砖头瓦片来养活自己,是非常可悲的命运。贺顿知道在自己纤瘦的身体里面,贮藏着志气和理想,比一千平一万平的房子更宝贵。”
可她所谓的志气和理想,都要靠出卖身体,踩着男人上位,真的更宝贵吗?贺顿并不觉得对不起柏万福,因为她没有道德底线,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直到她接触来访者多了,在治愈别人的同时,发现了自己的心理症结,贺顿才慢慢做出了转变。
《女心理师》原著里写道:“贺顿面对的是一个背叛的故事。在她自己的故事里,她是一个背叛者。贺顿自嘲地想,这样的支援,好像内衣外穿,不够体面。”
贺顿和钱开逸密切往来,也并非因为爱情,而是钱开逸对她来说,同样有利可图。
钱开逸是电台主播,主持情感类节目,和贺顿做过搭档,钱开逸的事业对贺顿有很大帮助。
面对来访者的问题不知如何进行下去的时候,贺顿会来找钱开逸,问他的建议,钱开逸既是贺顿的情人,也是她的知己。
钱开逸是发自内心欣赏贺顿的,诚心想和她谈婚论嫁,但贺顿由于自卑,以及对柏万福房子的需求,不敢答应钱开逸的求婚。
可她并没有拒绝钱开逸,而是主动向钱开逸“献了身”。
“打七折”的受挫经历,让贺顿有了不少长进,她用红墨水伪装成了“处子血”,骗过了钱开逸,钱开逸误以为她是个清白的女子,对她又怜又爱。
但这一切,不过是贺顿的计划之一而已。
心理诊所还差十万块的注册资金,为了向钱开逸借钱,贺顿主动迎合了钱开逸,《女心理师》原著里写道:
“钱开逸什么都想到了,但就是没想到贺顿向自己借钱。十万块,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他大话已经说出口了,再看这个刚刚把处女之宝奉献给自己的女人,如此为难,要做的又是一件好事,他哪能出尔反尔呢!”
就这样,贺顿顺利拿到了钱,开起了心理诊所。
贺顿如愿当上了心理师,但为人排忧解难的过程,并不顺畅。
为了得到事业上的提升,经由钱开逸引荐,贺顿见到了心理学权威姬铭骢,姬铭骢对贺顿的督导,对贺顿来说,如同醍醐灌顶。
有了大师的指点,贺顿进步飞快,姬铭骢凭借着敏锐的职业感,很快就觉察到了贺顿虽身为心理师,却同样存在着心理上的问题。
姬铭骢说:“以我的推理判断,我想你一定是在性的交往当中出现了某种问题。这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很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能帮到你。”
姬铭骢建议贺顿做出身体上的牺牲,这样才能更全面帮助她了解自己,贺顿没有拒绝,委身于了年老的姬铭骢。
姬铭骢用“亲身实践”,帮贺顿恢复了十二岁遭受继父性侵的惨痛记忆,贺顿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在“性”上面随便的根源,《女心理师》原著里写道:
“果然!这一次,对了!姬铭骢找到了答案……从那时起,绛香就对男人留下了深深的恐惧和仇恨,从此,她丧失了对性的感知和享受,那挥之不去的寒冷异质统辖在她内心最隐秘的地方。由于那记忆太惨痛了,太肮脏了,她的意识只有选择了全面的遗忘。唯有遗忘,她才能告诉自己,你还配活着。”
贺顿感谢姬铭骢对她内心的挖掘,她在经过更系统地学习后,才意识到了姬铭骢的这种疗法,是错误的。
贺顿保留了控告姬铭骢的权利,完成自我人格修复的贺顿,终于有了正确的“是非观”。
《女心理师》原著里的贺顿,之所以没有廉耻心,没有道德底线,是因为她扭曲的原生家庭。
父亲抛弃了妻女,离家出走了,母亲为了养家,堕落成了“风尘女”,继父趁母亲不在家,伤害了十二岁的贺顿。
这些惨痛的经历,都给贺顿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她开始厌恶自己,逃避那段耻辱的往事,出于自我保护,她遗忘了继父对她的伤害。
但不能因为她受过的苦,就原谅她做下的孽。欺骗老人,婚内出轨,这些都是错。
作者毕淑敏在这本书的序言里写道:
“我喜欢用干净的手段,抵达一个光明的理想。一个人活着,要使自己的幸福最大化,而且要让别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幸福多一些。”
贺顿的逆袭,够狠,从初中毕业的打工妹,逆袭成了资深心理师,这种高度,不是轻易就能达到的。
但她本可以有更干净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慢慢积累,稳步向前,比她急功近利,牺牲身体更能让人感到踏实。
但值得肯定的是,这样一个“伤天害理”的女人,却跌跌撞撞,摸索出了自己要走的路,发现并更正了自己的问题,成为了一名品行端正的心理师。
最后她和情人钱开逸断了联系,和丈夫柏万福携手专心经营起了心理诊所,由邪到正,贺顿的成长和改变,是发人深省的。
这正是心理治疗的意义所在。
《女心理师》原著里写道:
“贺顿醒来了,从此,在这个邪恶俯拾皆是的世界上,她要用自己的努力,让它变得比没有自己活过的时候,要洁净一点,温暖一点,光明一点。”
洁净,温暖,光明,这才是我们每个人都该追求的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