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道之恩。根据李鸿章的一次回忆,当时曾国藩曾教导他两个道理,一是“诚”。劝诫李鸿章,要真诚、诚实,品行不可过分浮夸,不可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才能走得更远。二是“坚持”的理论。那时曾国藩正与太平军作战,但曾国藩屡败屡战,甚至几度陷于险境,但仍坚持不懈,关键在于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识。

授业之恩。最初李鸿章之所以能拜曾国藩为师,是因为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与曾国藩有一层同事关系。因为李文安与曾国藩都是道光年间的进士,这两人在当时的关系是相当好的。于是李鸿章便成了他的徒弟,在此期间,李鸿章受到曾国藩的指点,不但科举考得不错,而且懂得了为国捐躯的道理。

解惑之恩。那时曾国藩回到家乡参加团练,但是李鸿章无能为力,只好投到曾国藩的湘军门下。起初,曾国藩不愿意收留李鸿章,他认为李鸿章太过傲慢,但是考虑到李鸿章的才干和才学的确很好,算得上是一块宝玉。曾国藩入仕后,李鸿章不但改掉了李鸿章养成的赖床习惯,而且还帮李鸿章指点迷津,让他迷茫的他重新振作起来,这影响着李鸿章一生。

知识扩展:

为人师者读书三境界:

要多读书,不管是闲暇,读书都应该成为师者生活日常的一部分。要将读书成为每天的必需品,就像一日三餐不可缺少一样。

读书不在多而在于思考,师者应透过读书建构自己的精神坐标,检视自我与环境,指引自己前进。在很大程度上,一个人的阅读水平和阅读方式决定了他看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式,而阅读的方向和内容是人文精神和价值情感。对于当今教师而言,面对海量的知识、数字化带来的阅读方便,面对各种“浅阅读”带来的冲击,阅读不能成为一个难题,是否能做好读书选择,取决于是否有一颗潜意识来思考,在于能否通过阅读来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知识园地和精神坐标,引导自己前进。

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阅读是为了更好地进入生活,而非逃避生活。不但要读万卷书,而且要行万里路,为人师者不仅自己要处理读书与实践.与生活的关系,更要自觉地去引导学生。阅读是为了知识,但是知识本身并不告诉人如何使用它,而阅读的智慧正是在书本之外。古时的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对于求知,只是一种,不可太迷信书本,就技艺而言,不能学到的。

举报/反馈

贵州小小浩

2.1万获赞 1079粉丝
欢迎大家多多来关注我们哦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