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成功靠团队,而不是个人。”--- 罗伯特·凯利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会成为一些部门领导,管理这个部门里的工作人员。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去成为家庭CEO,来管理自己的小家。

现在网络社群兴起,我们很多人都会当社群里上运营官,这就会要求我们去管理一个小组,甚至整个班级。

由此可见,我们处处离不开管理。而一个成功的团队,取决于一份好的管理决策。

《如何管理10人以下小团队》 这本书告诉我们,谷歌公司能多年蝉联最适宜工作的公司秘诀之一就是,他们对小团队非常重视。

谷歌到底有什么倍速成长的秘诀呢?原来,他们制定了人才培养教程,培训全球范围内的谷歌小团队。书里详细介绍了教程里“一对一面谈”“OKR工作法”等各种理论和模型的具体操作方法。

本书作者彼得费利克斯格日瓦奇曾经在谷歌公司从事人才开发工作,参与了制定全球人才培养战略,对人才培养、组织发展和领导能力开发很有研究。目前是日本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那么小团队到底怎样管理,才能变得高效又成功呢?以下三个小秘诀,也许可以帮助到你。

01 一对一面谈

“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赫兹里特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千差万别的,而每个人的需求也不一样。

就比如,我们在网络社群运营中,我们需要和自己管理的那些社群成员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以便更好的满足大家的希望,把整个社群氛围打造得更好,也让大家在这个社群里能真正获益。

其实,公司小团队打造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去和管理的员工一对一的交谈,了解他们的个性,听听他们的建议。

有的人表现欲望比较强烈,他会经常谈一些自己以前的出色成绩。对待这样的员工,你千万不要轻描淡写地去回应,而是要给予称赞和奖励,这样才能和他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有的员工就比较低端,喜欢安静做事,不愿引人注目。对待这样的员工,你只需要用平静的沟通方式就行,而且要给他们留出思考的时间,这样才能提高你们之间的沟通质量。

根据不同员工的能力和意愿,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才能提高团队效率。

对于能力和意愿都比较高的员工,我们要懂得去授权,认可他们,表扬赞赏他们,还可以提出质量指标,和他们共同来管理风险。

对于能力高但是意愿低的员工,我们可以向他们说明这项任务的重要性,并且想办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对于能力低但意愿高的员工,我们可以对他们提出明确的期望,随时给他们提供教练式支持,帮助他们成长。

对于能力和意愿都比较低的员工,我们应该向他们说明工作的目标、流程和原因,随时了解他们的理解程度,想办法把工作任务转化为帮助他们去成长的机会。

而当我们表扬员工的时候,不要很笼统地说他们做得好,而是要告诉他们具体好在哪里;而偶尔我们也要表示出严厉的一面,帮助落后成员取得业绩。还有一项,就是管理者要有自己的个人魅力,管理者要能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败,尊重“任何人都会犯错”这个前提,那他们的言行自然会有魅力。

当我们对不同的人采取适合的沟通方式时,我们不但能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也能帮助小团队成长得更好。

02 管理者与成员比例

还记得以前在学校上学的时候吗?一个班主任要带好几十名学生,这样就总会有照顾不到的时候。

而当我们自己在运营一个网络学习社群时,也会选出几个班长,班长再选出几个小组长,让大家共同运营管理这个社群。只有这样,社群的运营才能变得更加高效。

而谷歌公司认为每名管理者最多只能带7名成员,再努力也不可以超过10名。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在管理者下面配置3名副职管理者,而每名副职管理者再带3名成员。这样每个成员就能得到充分一对一交流的机会,而管理者自己也能有充分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

而谷歌公司还采用了迪士尼公司的一种策。在制作项目时,从创意到实现的不同阶段,他们会根据需要找来不同成员参与讨论。

在创意阶段,他们会找来梦想家进行头脑风暴,构思各种创意。而在创意形成后,实干家就出场了,他们会讨论如何让创意成为现实,列出详细计划。最后当计划成型后,批评家会来讨论这些计划有哪些风险,有什么负面因素等等。

举个例子,作者属于梦想家,而他的女助理则是批评家,另一位女员工是实干家。有一次,作者提出了一个采用谷歌式OKR共享系统的建议时,女助理就毫不留情地说这样太麻烦了之类的话语,而女员工则说他们可以先试运行一个阶段,如果确实不行再考虑别的系统。

多样化思维可以帮助去提高集体的智慧,也能让每位员工都有参与感,不会觉得自己只是一台冷冰冰的工作机器。

03 做一个“整合型管理者”

资源整合,是企业战略调整的一个手段。它让我们对不同资源进行选择与融合,以提升企业的最大价值。

在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创新。因为他们都知道,如果一味地维系原来的工作模式,那么不单止效率无法提高,甚至整个企业都会被拖垮。

作者指出,其实任何团队的任务,归根结底就是要创造价值。新时代的管理者需要调动公司内外的一切资源,来创造出最佳模式。

例如,当我们做某一项业务时,我们不要考虑做这项工作需要几个人来完成,而是要学会转换思维。

我们可以尝试聘请咨询公司、招聘临时工或者外包业务的方法,以期达到技术和流程的最优组合。

还有,当我们一旦发现团队中有的员工并没创造出任何价值时,我们就要想办法帮他们去找到可以发挥优势,让他们贡献力量的舞台。

我们可以根据他们的意愿,通过帮他们调动项目,或者转换职业赛道的方式,帮他们找到自己真正的天地。

通过有效的各种资源整合,我们既能让一部分员工把精力放入价值更高的工作里,也能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率。

写在最后

一个只依靠员工服从的小团队,注定是走不远的。只有员工拥有更加积极的主动性,并且愿意做这份工作,还能从这份工作中看到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他们才会集体努力把这个小团队变得更加优秀。

要打造一个成功的小团队,管理者就必须学会尊重员工,让他们尽可能地参与到工作决策中,发挥出他们的优势,这样才能打造出一个特有的“最强小团队”。

举报/反馈

火莉莉

374获赞 103粉丝
和大家一起探讨文化方面的各种话题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