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寰/作者
11月9日,教育部明确将“抑郁症筛查”纳入体检,用以评估学生心理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有心理异常的学生重点关注。
消息一经发出就引发了热议,是否应该将抑郁症纳入体检范围,该政策应该如何实施,最重要的是否会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从双减到“双增”,让我们看见了中国的教育将越来越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对青少年较为显著的心理问题非常关注,将“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的提出真正将学生的身心发展提上了议程,也能看见国家对国民心理健康的关注。
但是,在许多高校甚至是中学,因为学校害怕承担责任而不允许因心理疾病休学的学生复学的事情也时有发生,在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中也明确表示有精神病史者不合格。
所以把抑郁症划入体检范畴,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到底是福还是祸?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中国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其实起步较晚,现在也正处于摸索和完善的状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国民心理健康也是国家在时代发展必须顾及的重要命题,它将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安定。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提出精神问题既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15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计划2015-2020”中提出健全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2016年《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从宏观上指导了未来中国精神卫生的走向,主要提出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的培养;2018年《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中提出健全服务网络为各种人群提供心理服务......
可是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国民的生活节奏加快,在学习、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处于紧张和焦虑中,心理健康问题在一系列的工作方针指导意见之下虽然有所改善,但依然表现出许多突出的问题,是棘手的“疑难杂症”,而在青少年中尤为明显。
中国儿童中心所出具的调查报告中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三千万人受到各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并且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会将延续到成年。
在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对国民心理健康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8-25岁心理健康指数低于各个年龄段,从12-18岁、18-35岁以及55以上的年龄段中心理健康水平呈“W”型趋势,而在12-18岁阶段青少年随着年龄增长,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到16-30岁是人生心理健康的低谷期。
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解决迫在眉睫。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的提出不仅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更是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筛查和防治提上了议程,抑郁症不仅仅是一种心理疾病,更是一种象征。
但是由于国民对精神疾病缺乏了解,以及病耻感,一直以来都得不到妥善处理的患者就能够解决了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抑郁症要如何筛查,才能避免甚至是建设误判?
我相信不少人都做过抑郁症自测表,我也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如何填才会让结果变为中重度,并且受主观影响较大,在一些精神医院中生理性检查就有好几项,而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误判,也许会加深学生的错误认知,认为自己就是有抑郁症,甚至给老师的管理带来困扰。
因此抑郁症筛查的工作之难之大可想而知。
再者,对确诊了抑郁症的学生要如何“重点”关注,隐私问题如何解决?
如今大多数学校都配有心理老师,但是也都是门庭冷清。
许多心理产生异常的学生都喜欢自己的情况不被他人知悉,但是由于心理老师特殊身份,在一些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必须告知家长和上报学校,一方面是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是校方压力难以两全,这也是导致了学生不敢去找心理老师的原因之一。
最后就是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否会对学生未来升学和求职造成影响,这也是从隐私问题中衍生出来的。
由于大众对心理疾病天然的刻板印象以及害怕担负责任,很多学校不敢收因为心理疾病休学的学生,事业单位不愿意让有精神病史的人进入。
其实在今天,也有许多患者因为这些原因,在知道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之后仍然希望医生在病历上把病写轻一点,只为了不影响自己求职。
一项政策的提出,不仅仅是下达给各个部门去做更要在实践和大众的疑虑下一步步完善和解决,而国民心理健康的发展也是任重而道远。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理异常的学生需要“重点关注”而不是“过分关注”。
许多老师都不敢刺激班里患有抑郁症的学生,这不仅对班级管理带来问题更会加深学生的病耻感,他们不需要同情和可怜,他们需要理解,也需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同时心理健康在国民中的普及将影响着能否转变国民对心理疾病的看法,减少歧视患者应该有和正常人一样拥有相同的机会,抑郁症纳入学生体检筛查的是病,而不是人。
心理健康筛查防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有形而没有神。
在2020年中科院对近三万名青少年开展心理健康素养调查,总达标率较18年提升了4.24%,但是青少年对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技能的学习与运用以及专业心理求助的态度依然有所欠缺。
不仅要筛查出心理异常的学生,更是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尊重,同时学校的心理老师和心理室要发挥出自己的职能和作用。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总体来说,教育部所提出的新规让我们看见了国民心理健康拨开云雾,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但是好的政策需要切实落实和完善,然而也缺不了更庞大的心理专业人才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