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孩子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孩子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孩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自主学习,给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氖”,让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孩子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1、提供给孩子“学”的方法
提供给孩子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孩子打开知知识大门的钥匙。孩子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孩子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题与解决问是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孩子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孩子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树立信心。
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往往是“三分钟热度”,如果缺乏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其持久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过程中,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激发对知识的渴求。其次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我努力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表现欲、自尊和上进的火种,及时了解学生的长处,并让他们在课堂上施展自已的才能,学生有了参与意识,看到了自己的优势,从而就容易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美国作家爱默生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教学过程中,明确告诉学生:语文并不难学,你们具备学好语文的许多有利条件,只要有信心,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语文成绩一定能上去。事实也证明,只要学生有信心努力,落后的面貌是可以改变的。
2、锻炼学生的意志
重视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的意志。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常规训练
要求学生基本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有重点地记笔记,用普通话回答问题,阅读课文时随时请教字典、词典,看书要圈点勾画。
(二)通过写日记来锻炼意志,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魏书生把写日记称之为“道德长跑”,日记练笔作为课堂作文的辅助形式,在作文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在实施过程中,由自由型向命题型发展,起始阶段以诱引路,让学生体会写作的快乐。依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训练点并结合课本范文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系列性、周期性训练。并对学生的一些成功之作,当堂点评,予以表扬。同时,在批阅日记中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评语的方式进行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产生写作的热情。
(三)在督促表扬鼓励中培养毅力
对于中差生来说,一次小小的进步得到认可,则可积小进步为大进步,在不断自我锻炼,自我实现中逐步战胜惰性,使之初步具有战胜困难的毅力。高尔基说过:“在培养意志的过程中,就是对自己的一个小小的胜利,也能使人坚强许多。”实践也证明:坚强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完成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
3、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孩子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
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孩子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氖,使孩子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孩子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孩子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