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于是时常就要请别人帮助自己。那么如何能够成功获得别人的帮助呢?有时候利用一些心理原理就能够轻松解决问题。这里介绍两个比较常用的小技巧——“登门槛效应”和“拆屋效应”。

登门槛效应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们的行为时发现,在给别人帮忙时,人们一般愿意接受比较困难和复杂的请求,因为那样容易耗费比较大的精力,还不容易完成好心办坏事。相反,人们乐于接受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请求,比如拼多多上帮朋友砍一刀,或者熟人的朋友圈或投个票。但是,当人们一旦接受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请求时,为了想要给他人一个前后一致的印象,很有可能选择接受更大的请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槛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所以叫做登门槛效应”,也得寸进尺效应

伊索寓言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乞丐饥肠辘辘地来到一户人家乞讨,可是人并不想施舍他。乞丐央求道我只是想在您的炉子边烤烤火而已。人心软了暗自琢磨,他只是烤火,我不会损失什么于是便让乞丐到厨房的火炉边烤火。到厨房后,乞丐又对人说我可以借用下您的锅吗?我不需要的任何东西,我带着石头可以煮”主人心想,他只是用锅,不需要我付出什么,于是又同意了他的请求。乞丐把石头放到锅里又说道:“要是有点盐就更好了。人心想,只是一点而已。于是接着,在乞丐不断地请求下,人又拿出了蔬菜以及其他佐料,最后乞丐美美地喝了一碗有肉有菜的石头汤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利用登门槛效应来劝说他人,从而达到自己目的的故事

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利用好登门槛效应往往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个广告公司想在临街住户的院墙上挂一块造型不太美观的大招牌,结果遭到了很多住户的拒绝。于是公司请求把一个很小的招牌挂在每家住户的窗户上,大多数住户同意了。过了一段时间后,广告公司再次请求这些住户原先的大招牌院子的外墙上这回有一多半的住户同意了。

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登门槛效应正好相反,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甚至合理的求,被拒绝后再提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于是就很容易被接受了。这种做法更适合我们中国人的性格。鲁迅先生有一篇文章名为无声的中国》,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的要求,后者就比较容易被他人接受。

美国著名心理学罗伯特·西奥迪尼曾做过一个实验的工作人员到大学校园里一个班的大学生们是否愿意带领一群少年犯去参观动物园其间要这些少年犯在公共场所一起待上好几个小时,而且没有任何报酬个请求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没有什么吸引力结果正像所预料到的那样,绝大部分人拒绝了这个请求工作人员又邀请同一所学校的另一个班的学生作为义务管教员带领少年犯去动物园在这之前希奥迪尼让工作人员向大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请求,请他们在至少两年的时间里每周花两个小时的时间少年犯们提供咨询服务当然,所有的人都拒绝了个极端的请求,在他们拒绝了个请求之后工作人员才提出了陪同参观动物园的求,这次由于参观动物园的请求是以让步的形式提出来的,成功率明显提高了,答应去动物园的学生人数是原来的三倍

我们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两种情况做一下对比种是直接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种是先提出一个不合理的大的要求,再提出一个相对较小的要求结果,一种情况下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而直接提出要求,即使难度小,也反而不容易被接收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一般人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拒绝同一个人对他的请求。拒绝别人的第一个要求后内心会对被拒绝的人有一种歉疚可能这种歉意只是一种潜意识,所以当同样的人再提出一个相对较为容易接受的要求时,他就会尽量去满足这一要求而不太愿意连续两次摆出拒绝的姿态因为在他的内心里并不因为这种行为而让人觉得自己是千里之外的无情者在面对不希望发生的事情时,人们往往会存在两种心理设法阻止事情的发生调整心态接受事情发生。拆屋效应正好满足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心理提出大要求——满足了人们的抵触心理提出的要求——满足了们的调整心理这样一来,当心态调整好时小的要求就更容易被接纳

当然,不论是登门槛效应”还是“拆屋效应”都只是与人交往时的小技巧,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可以抓住别人的这一心理特点达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时间长了,让别人看出这只是你的一点小花招,也就不灵了,所以这都是不值一提的小道。我们为人还是应该诚实、大气、慷慨,更是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与人交往时以诚相待,这才是无往不利的大杀器。

举报/反馈

就站在你身后

2.2万获赞 529粉丝
71小哥,心理咨询师,旅行者,马拉松选手。
健康领域爱好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