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有‘十月朝,送寒衣’的说法。今年本来已经准备好回老家,但是因为身在外地,加上疫情管控严格,上坟扫墓只能作罢。
这些年随着年龄渐大,这些看起来只求心安的事情做的越来越多。一来是父母在心中逐渐神圣化,回忆里都是家庭和谐,父母恩爱的场景。这从侧面说明,我已经放下原生家庭的伤害;二来,虽然父母当时的很多做法令我不解,但本质上是为了我好。受困于见识,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爱我。
为什么会扯到这些事呢?
因为我刚刚翻看以前的老照片,突然心生悲凉,宛如被抛弃的孩子,眼泪控制不住往下掉落。几乎是一瞬间,我从一个成年人变成孤独无助的小孩子。这个小孩子被父母抛弃,孤独无助。放眼望去,整个世界只有他自己孤零零的存在着,孤独与寂寞相伴,害怕与恐惧相随。为了保证自己好好活着,只好强行压下心中的恐惧,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这个时候,小孩子假装坚强把自己代入到大人世界,尽一切力量模仿大人的行为,只为活的更好。从十岁开始装大人一直到现在二十多岁,这么多年下来,伪装终究还是伪装。我的小孩子人格始终停留在小时候,没有正真长大过。这就是我有时候夜深人静的时候,总是会感觉特别无助,特别孤单,总觉得世界都在亏欠我的原因。
尽管我知道小孩子人格是痛苦的来源,但一直没有勇气来剖析心里的伤痕,因为这代表着一种无力,孤单,恐惧,害怕等等一系列负面情绪的总和。这种不受自己控制的恐惧一直伴随着我,导致我一直下意识回避。
而今天恰好是个契机,因为没有回家扫墓,导致我回忆起以前;为了寻找心里安慰,我翻看旧照片,导致我潜意识里的回忆涌出,压制住的小孩子人格反噬回来,瞬间击倒我努力维持的成年人格。小孩子的人格彻底爆发,那种孤独无助,害怕恐惧的感觉侵蚀而来,导致我抱着相册摊在地上嚎啕大哭。这一哭就是三个多小时。
眼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压在心底的各种负面情绪得到释放,理智开始占据上风。我决定剖析自己的内心,正面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让心里隐藏的小孩子人格袒露出来,化解这么多年来的委屈。
让孩子长大的前提是要正面面对过去的创伤,把这种创伤从潜意识里拔出来,变成明意识。一旦变成明意识,孩子人格的成长几乎就能瞬间完成。因为这么多年的成年人格早就完善且成熟,三观也正。只要潜意识中的伤害被剖析开来,曾经留下的伤害被正视,小孩子人格和大人人格达成和解,最终融合。原生家庭的伤害从此就成为过去。
要达成以上条件不容易,因为要充分撕裂以前的伤害,重回原生家庭对我造成的伤害现场。好在我已经长大,小孩子的那种无力感也只是一种痛苦的感受,还打击不到我。
接下来让我回归小时候那些深刻的记忆,剖析下为什么我会这么的孤独且害怕失去,以及这些年为什么总是见一个爱一个,但从来不曾长久。
跟随时光,心逐渐平静下来,我开始在心里构建出一个孩子模样,这个孩子就是我潜意识中自己小时候的模样。
是什么样子呢?
孤独无助,充满不安,独自跪坐在墙角,眼泪模糊双眼,三面一片漆黑,唯有面前的白茫茫一片。那白茫中有两个大人正在奋力争吵,双方互相职责,谁也不甘示弱。或许是注意到了那个孩子,两人都有些意犹未尽的停下吵闹声,前一刻还吵成一片的两人像是变脸一样,笑眯眯的朝着他走了过来。
他有些疑惑两人为什么变化如此之快,有些害怕走过来的两人,因为这两人实在是太强大了,随时都能伤害他。可是同时他又有点期待,终于有人关注到他了。这个黑漆漆的世界实在太可怕了,终于见到别的同类,虽然这两人吵吵闹闹让人害怕,可是空无的世界更让人害怕。眼前的两人对着他的时候还算温和,对着他搂搂抱抱。
两个人对他还算可以,没事的时候就会过来看看他。被关注的感觉真好啊,世界不再黑暗,不再寒冷。可是这样的日子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大多数时候,他们两人要么是离开他很远,要么是声音很大的争论,也不知道为了啥争论不休。每当这个时候,小男孩就特别孤单特别害怕,难道都没人关心他吗?他很害怕,他很孤独,他感觉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每次听见他们争论,他都有一种被抛弃的无力感,尽管他很害怕,但是他不敢哭泣。他不知道惹恼他们的下场会怎么样,可能会很严重吧,虽然他很想他们过来陪他。
小男孩只觉得这个世界太可怕了,人与人之间也太可怕了,他们到底为什么会出现那样让人害怕的争论声。每次他们争论过后,他都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两个大人浑身散发着让人害怕的气息,但他假装不害怕,努力迎合他们,只愿他们不要抛弃他,不要在吵架了,这很让他害怕。
在这种小心翼翼的生活中,时光不断飞逝,这种碎片式的光影几乎是轮回式的播放,让小男孩差一点崩溃,终于到了小男孩六岁多的时候,这样的情景终于被打破。
几个月的时候,小男孩就知道自己不是某个人的附属,他在这个世界上就是独自存在的个体,这是不得不认命的事实,因为没有人在意他的想法。大多数的时候,都有一个女人,也就是他的妈妈陪着他。妈妈的情绪大多数时候都是低落的,尽管她每次面对他的时候都是笑眯眯的模样,她也很关心他,他能够感觉到那种特别温柔的关心。可是她的情绪是低落的,这让他无所适从,他不知道她怎么了,是不是他不够好,惹妈妈生气了。
陪着他的妈妈是好妈妈,没有陪着他的妈妈是坏妈妈。同样的,他把爸爸也这样区分,只是爸爸陪伴的分量明显没有妈妈多。这样一区分,他才能对抗忽冷忽热的妈妈和爸爸,他告诉自己,这都是坏妈妈的错,他要对好妈妈好点,要不然好妈妈会离开他的。
一岁到三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给他的感觉始终是朦胧的,总是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弥漫,这让他更加无措,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了,难道失落和痛苦是世界的常态?
三岁以后,他已经意识到爸爸和妈妈有了矛盾,他很想他们好好的,但是他无力反抗他们,只能用哭闹来制止他们争论,他多希望他们能多多关注他啊。他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总是吵架,但他明白他们是他最亲近的人,他不想他们争论,于是他只能不断哭闹,以此让他们放弃争论。效果并不是太好,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能照顾下他,到后来,他们居然朝着他大声说话,他被吓到了。
大人在孩子的眼中是如此的强大,孩子无力反抗,只能委屈的躲在角落里哭泣。每当这个时候,孤独无助就会遍布四周,世界让他感到可怕,没有人能帮助他,这让他感到被抛弃。为了不被抛弃,他决定做些什么?
为了他不被抛弃,他只能小心翼翼的活着,只希望他的懂事能让他们不会丢弃他。爸爸妈妈的争论越来越频繁了,尽管他们依旧时常关心他,可是他们那强烈的情绪波动依旧让他感到害怕,好在他们没有丢弃掉他的意思。这让他的心理没有因此崩溃。他只能让自己变的更加懂事,只为他们不要在争论。只为他变得更好,让他们舍不得抛弃他。
这样的日子到了他六岁时,他早已习惯他们的吵架。他已经不再奢望他们能够和平相处,只希望他们能够不抛弃他就好。这几年时间,他都活在这种随时被抛弃的感觉中,为了让自己变的更好,为了避免自己被抛弃,他宛如小大人一般,尽量不做让他们生气的事情。后来他知道,这是一种讨好,但他们显然不能理解。
六岁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吵架终于到了顶峰时刻,他也到了上学的时候。某一天回家,他没见到妈妈,他就问爸爸。爸爸说妈妈去了远方。
被抛弃的感觉油然而生,但他还是抱着希望问妈妈去哪里了?爸爸的回答简单且霸道,以后你就没妈妈了。
爸爸的霸道让他感到害怕,他知道不能在失去他,只好忍着悲痛回到房间。那一晚,小男孩哭的撕心裂肺,他已经能够理解妈妈可能再也回不来了,他们已经离婚了。尽管离婚的概念很模糊,但他也知道以后见面的机会不会太多。
他感觉自己不够好,要不然妈妈为什么要抛弃他,可是他已经那么小心翼翼了,为什么呢?随后的时间里,他决定忘记妈妈的存在,他变的坚强,仿佛没有这个人。他活的小心翼翼,生怕再次惹恼爸爸。但他仍然随时会让他不满意。
爸爸和妈妈不同,大多数的时候,尽管妈妈很伤心,可是他能感觉到她的关心,他可以放心大胆的和她发脾气,这让他感觉自己不是那么无关紧要,不是那么的被人嫌弃。爸爸则不同,明明他活的够小心了,生怕做错事,可是他却总是没事找事,说他不像个男人。他不知道男人是怎么样的,但他很害怕,害怕到整个世界居然都没人能够帮助到他,原本那仅有的一道身影也离他而去。
爸爸狠狠的打了他,他不知道怎么才算个男人,他很想反抗,可是那高大身影让他感到害怕,为了活着他只好忍着。为了找到所谓的‘男人’,他决定学习爸爸,他是他最亲近的人了。于是,他变得沉默寡言,吃饭做事都一板一眼。这下他真的成了一个小大人。
爸爸依旧是暴力的,自从第一次打了他,以后打骂就成了家常便饭。当时的他不知道为什么他老是打他,但他没有反抗的勇气,打就打吧。反正自己就是没人爱的人,打死他算了。
随后的几年,他几乎卑微到尘土,自卑敏感,学习成绩一般,融入不到集体,不被老师喜欢,不被小朋友接纳,他几乎成了他们嘲笑对象,他成了他们口中的怪人。
如果沿着这样的脉络发展下去,他实在想不到现在的他是什么样子,好在十岁的时候,发生了改变他命运的机会。
十岁的时候,某一天,小男孩回家发现家里多了好多人。原来是爸爸喝醉酒出了车祸,人当场就没了。要问他当时的感觉,他只能说没感觉,神情麻木不悲不喜,只是有些害怕来的这些人。爸爸的死对他没感觉,甚至觉得有些解脱。尽管他才十岁,但他知道这种情况下,他还是哭两声比较好,于是他装模作样的哭了几声。
过了两天,爸爸下葬的时候,他哭的稀里哗啦,当时不知道为啥会哭的那么伤心,现在大概了解一些。既是失去最亲近的人,也为一种单纯的发泄,想要反抗爸爸的机会已经没有,只有无尽的痛恨发泄出来。
世界上最亲近的人离开了自己,被抛弃的感觉十分强烈。至于伤心什么的,多少有点吧,更多的是一种无尽的悲哀。
随后,他就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为了让自己更好的活着,他尽量变的乖巧懂事,别的孩子喜欢的,尽管他很喜欢,但他摆出不屑一顾的模样;尽管他很喜欢吃肉,但为了表现出他很好养,他尽量选择吃蔬菜;他很喜欢玩游戏,但为了表示自己很懂事,尽量忍住欲望,实在憋不住的时候就看着大他半岁的堂哥打游戏,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这样的日子到了高中毕业,那一年他刚好十八岁。他告诉叔叔,想去打工。
叔叔的意思是家里条件还行,等高考分数下来再说。他装着很开心的样子,笑着拒绝了叔叔。尽管他知道那年他考的还不错。可他真的受够了寄人篱下,时刻感觉欠别人的感觉。
高考成绩还算不错,不过,这一切都成为过去。
这就是我沉下心来看到的记忆碎片,我看着眼前这个千疮百孔的小男孩,孤独无助,跪倒在地上看着远处的不断争吵的两个大人。我知道这就是我潜意识里的小时候,感觉自己不值得爱,被抛弃的感觉始终弥漫在他的身上,那种对婚姻的恐惧,对吵架的两人的恐惧,让他几乎不相信自己的婚姻会有好的结局。
尽管充满害怕恐惧,可是小男孩的心里依旧渴望被爱,依旧渴望家庭的温暖。这种渴望被爱渴望温馨的感觉和心底的不值得被爱以及对婚姻的恐惧相互冲突,让他不断寻找被爱的感觉,被需要的感觉。
被爱和被需要是如此的美好,美好的让他心生恐惧,仿佛这一切会和小时候的一样,随时都会破灭。他害怕这种感觉,于是不断寻找新的恋情,新的被爱的感觉,然后不断放弃,最终变成了现在的爱无能。
这个小男孩就是我的潜意识,我知道他承受的所有委屈。我走过去紧紧抱住他,我和小男孩哭的稀里哗啦,我告诉他,一切都过去了,这不是你的错,那时候你还小,你没做错任何事,你没必要觉得是自己不够好才让他们吵架。你也不是没人要的孩子,你还有很多关心你的家人和朋友。
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老是打你吗?他是觉得你扭捏的样子不像个男人,作为老一辈的封建文盲,他一直信奉严父这条没有道理的理论,这不是他的错,是他的认知限制了他的做法。他已经很努力的爱你了,不是吗?
当你羡慕别人的鞋子时,他不声不响的给你买了一双;当你羡慕别人的游戏时,第二天你的床头就多了一个游戏机;当你想看彩色动画的时候,过几天家里就多了彩色电视机;知道你喜欢吃肉,那次肉不是给你吃了;怕你晚上睡不好,很多次半夜起来看你;见你被别的孩子欺负,他带着你要去找他们算账......
妈妈也挺好的,她受不了爸爸频繁的赌博喝酒,整天无所事事。她是一个好女人,我们该原谅她,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怎么可能不吵架呢?但是她从来没有对你发过脾气,无论她怎么心情不好,面对你的时候,她都是微笑着的。可是,你也见到了,她和老爸的矛盾升级到拳脚相加的地步。作为一个女人,这是不能忍受的事情,她只能离婚。一个女人无法带着孩子,她怕养不活你。后来,妈妈经常来看你,每次都带很多好吃的,每次都带着你买这买那的。
他们已经很努力的爱你,可是他们的认知能力只能如此爱你,他们都是没怎么上过学的人,他们对爱的理解就是满足你所有的外在物质要求。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也是需要感同身受的,是最需要被理解,被感受,被需要的;他们不能理解,你那么小的孩子,怎么能理解害怕是什么,被抛弃是什么,所以他们在你面前肆无忌惮的吵架;他们不能理解孩子也是需要尊重的,也是需要平等的,否则爸爸不可能会打你......
他们很努力的爱你,只是他们不知道怎么爱。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他们的错,这是认知局限住了他们的爱。我们能够原谅他们吗?虽然很不想原谅,可是他们真的不是不爱我们,只是他们的思维局限了他们爱的方式。他们已经很努力的爱了。
是呀,不是他们不爱,也不是他们要抛弃我们,他们只是不会去爱。我知道,我和小时候的我达成共识,我们都释然了。没有了恨,理解了爱。
我知道逃避的很多感情来源于自己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值得爱,不相信自己能够找到爱,同样不相信会有好的婚姻,尽管我之前就知道这些是有问题的,但我始终心生恐惧。经过那么剖析,我知道,潜意识里的伤害变成明意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就有了,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