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钟华登
11月3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会上传来好消息,由原空军军医大学西京骨科医院院长,现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裴国献教授领衔完成的“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国家科技类奖项的最高奖项之一,这是来之不易的荣誉,其中凝聚了我和团队数十年的心血,特别感谢团队协作付出的努力。”在北京领奖的裴国献表示,作为一名骨科医生,他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创伤救治研究临床工作,以往的系列研究成果和经验将为在深圳推进建设高水平的创伤救治研究平台奠定良好基础。
南科大医院院长裴国献
断肢再植创下世界纪录
2019年6月,裴国献南下深圳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院长。他是我国著名创伤骨科专家,从事骨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50余年,在严重肢体创伤救治领域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理论和技术成果,具有很深的临床造诣与重要学术影响力,是我国数字骨科学学科的倡导者、推动者和领军人。
裴国献此次获奖的课题是“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严重肢体战创伤具有骨缺损范围广、软组织创伤重、感染率高和致残率高等特点,传统修复方法截肢率高达77%。如何在保肢的同时破解严重骨损伤治疗难题?1996年起,裴国献带领团队围绕大段骨缺损的创新性修复率先进行系列研究,利用组织工程技术围绕骨种子细胞筛选和扩增、神经血管与骨的同步构建技术及分子机制、临床转化关键技术等开展研究。
2002年4月,裴国献和攻关团队采用组织工程的方法,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国际上首次于大型动物体内成功构建出带血管的组织工程再生骨,并以此修复缺损的羊胫骨获得成功。这一前沿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临床因组织、器官缺损而造成的“拆东墙补西墙”的传统治疗模式,是国内最早开展骨组织工程再生骨的研究者。
18年集智攻关,裴国献研究团队实现了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的重大突破:针对长段骨缺损首创组织工程骨再生修复技术,实现由移植变再生;针对超长骨缺损首创3D打印假体仿生修复技术,实现由机械变仿真;针对感染骨缺损首创抗感染活性骨同期修复技术,实现由延期变同期;针对复合骨缺损首创“桥式移植”同步修复新术式,实现由截肢变保肢,系统解决了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难题。
裴国献还领衔团队成功开展了全球首例四个肢体同时离断再植成功先例,首创下肢毁损性创伤避免截肢的“双桥式移植”新术式,突破了国际上此类创伤濒临截肢、大段骨缺损难以修复的禁区。同时还成功开展了3例十指离断再植手术,在世界目前仅有的32例十指离断再植成功案例中,创下了例数最多、手术时间最短、疗效最佳的纪录。
带领团队创下多个世界首例
2014年5月28日,裴国献所在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地将3个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钛合金假体,分别植入3名骨肿瘤患者体内,修复了他们不同部位的骨骼缺损。其中的3D打印肩胛骨钛合金假体和锁骨钛合金假体临床应用为全球首例,骨盆钛合金假体的临床应用为亚洲首例。
2015年8月3日,裴国献又带领团队用“种”骨头的方法,实施了世界首例通过组织工程方法修复的长度超12厘米的负重骨骨缺损病例,实现了国际性难题的重大突破,也成为组织工程骨这项再生医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的重要开端。
据了解,裴国献带领的研究团队先后实施世界首例骨缺损3D打印假体复合腓骨移植、世界首例3D打印肱骨近端假体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术、世界首例仿人体骨骼结构支撑棒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系列创新技术,为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奠定了基础。个性化、精准化治疗使保肢率由23.0%上升至91.1%。上述系列研究成果在386所医院推广应用、10万余名患者受益。
裴国献来到深圳后,迅速建成南方科技大学粤港澳智能与数字外科创新中心,致力于在3D打印外科、智能外科技术、手术机器人等领域基于临床转化应用、打通临床“最后一公里”的研究定位开展系列创新性研究。
推进创伤救治研究在深圳落地开花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全面建设启动以后,裴国献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步伐,建立多学科创伤救治团队,全面提升创伤救治能力。他希望,接下来能充分发挥政校合作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以及植根深圳的成果优势,整合创伤救治所需的各种资源,组织创伤救治专业化研究团队,对创伤救治机制、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复苏与救治以及后期康复治疗进行一体化的研究,致力于打造出创伤救治的”南科医模式”。
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医院正在新建的外科大楼楼顶设计有直升飞机停机坪,绿色通道专用电梯可将患者直接送至医院急救中心,为严重、多发、批量伤员提供最便捷、快速、立体的现代急救运送模式。通过以上举措,逐步做到国际创伤急救患者“黄金一小时”、“钻石十分钟”的现代急救理念和模式落地深圳,为粤港澳大湾区创伤患者的救治提供最前沿的技术和最优质的服务。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