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僖
“在使用新能源方面,我们一直走在行业前面,如今国家双碳战略大力倡导,还鼓励优先推动‘风光’的就近开发利用,我们也已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投资建设风电机组的申请,目标就是要让新能源发电在公司总用电量的占比尽快提升到50%!”大业股份董秘牛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大业股份利用厂房屋顶建设的分布式太阳能发电项目 王僖/摄
日前,记者探访潍坊诸城闻名的“绿色工厂”大业股份时看到,厂区内所有厂房的屋顶几乎全部建有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而这些设备平均每年发出的光伏电几乎全部被公司自用,并占到公司总用电量的15%以上。在“能耗双控”背景下,这抹“绿电”尤为引人注目。
根据山东省日前对于全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循环经济”的“十四五”全新发展规划,2025年前,山东将有一大批这样的绿色工厂乘着“双碳”战略的新风口涌现出来。
就近用好“风光”
接连几场雨后,大业股份诸城厂区生产车间的房顶上有点忙碌,几名工人在用水枪和拖把清理厂铺满房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上的灰尘。
“这些太阳能电池板可是我们厂的功臣,它们每生产一度光伏电,我们就可以少用一度外购电。”牛海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作为全球最大的胎圈骨架材料生产企业,大业股份在胎圈骨架材料领域具有突出的行业地位,但不可回避的是,公司生产过程中也要消耗不少的能源。“降本增效、节能减排一直是公司发展追求的目标。”牛海平说,2015年公司就与当地一家企业合作,利用公司13万㎡建筑屋顶建设了16MW屋顶分布光伏发电项目,公司使用其光伏发电,按照白天电网电价的7折结算。
如此一来,大业股份合作的这一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电费300万元,更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万吨。尝到了甜头的大业股份,在2017年成功实现上市,企业资金更加充裕,同时也注意到光伏投资成本大幅下降后,决定自己投资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于是分别于2018、2019两年累计投资1.8亿元,在公司约42万㎡的建筑屋顶建设了50.5MW的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经过几年的运行,项目年平均发电量达到5500万KWh,所发电量95%都由我们企业自用,每年为公司节约能源成本3850万元,这么一算,5年内就可收回投资。”牛海平向记者算起这本“绿色账”,按照项目可有效运行25年及现行火电发电指标计算,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万吨。在如今“双碳”战略下,这本“绿色账”简直不要太划算。
随着公司成功合并胜通钢帘线,企业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公司对于绿色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牛海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计划投建70MW风电发电机组,利用水库、滩涂等区域再就近把“风能”利用起来,进一步提高公司绿色能源的占比尽快达到50%左右。目前该计划已经纳入山东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取得政府建设规划同意后,即可启动项目建设。同时,公司还将积极探索天然气发电、制热、制冷综合利用等清洁能源的应用,让这家绿色工厂变得更绿。
山东将建一大批绿色工厂
大业股份就近利用好“风光”新能源,提高企业绿色能源的利用占比,是山东工业企业加速绿色发展的一个代表和缩影。《证券日报》记者从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了解到,今年8月份,山东省已确定首批85家企业为山东省级绿色工厂,大业股份即是其中之一。而根据该部门近日印发的《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循环经济“十四五”发展规划》(简称《规划》),山东将力争到2025年,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500家,绿色园区20家,绿色设计产品500种;《规划》还提到,山东省的绿色新型产业产值要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5%以上。
高能耗企业主动加大绿色改造力度,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也使得奋力在新旧动能转换前沿的山东省,已经呈现出大多数高耗电产品耗电量显著减少的特征。从山东省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相关数据可以看到,上半年山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而同期工业用电量增长仅有9.8%,低于全国6.6个百分点。
山东省统计局能源处处长杨志刚认为,山东省正在进行新旧动能转换,经济发展逐步由高耗能支撑向绿色生态发展转轨,用电结构的变化正凸显了这一成效。而山东省的石横特钢、玲珑轮胎、中联水泥等先后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名单,也表明制造业大省山东的绿色智造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
根据《规划》,到2025年,山东将实现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资源利用效率居于全国前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持续完善、循环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循环经济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绿色制造体系加快建立的工业和信息化循环发展模式,初步建成符合山东工业经济结构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所长许崇庆表示,鼓励企业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淘汰落后产能、控制高能能项目新增、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传统产业在新能源利用和节能降耗上还大有可为。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