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说出连续的三天,不许用到“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星期日”这几个词。

这三天是哪三天?

你知道答案吗?


其实这题目与高数相比,简直是太简单了,但是你会发现,它很容易就把你带入歧途,当你陷入自己的认知中时,在根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就会跟着语境的线索做出判断。

两千多年来,哲学家们一直在设计思想实验来挑战心灵。历史上一些伟大的思想家都在努力解决诸如自由意志、个人身份和其他棘手的思想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全部呈现了出来。

社会学博士、哲学研究学者杰里米·斯特朗姆,于1997年参与创立《哲学家杂志》,出版作品《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如何正确纪念你死去的猫》《如何破解爱因斯坦的谜题》等有趣的哲学书籍。


《如何证明你不是僵尸》正是杰里米的新作,他通过28个拓宽思维的哲学难题,发现人类思维里的BUG,它们骗过了世上众多伟大的思想家,那你是否有信心来挑战呢?

1 你看到的,未必就是你看到的那样

彼得和爱洛伊丝住在同一幢大厦里,如果他们两相见,根本不需要走出大楼,只需要走出自己的公寓,坐上电梯就可以。

但是,彼得发现,他们大楼里的电梯出了问题。为了抵达爱洛伊丝的公寓,彼得需要乘电梯上楼,可是电梯却在往下走。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先等电梯从一楼返回,然后才能乘电梯上楼。

而爱洛伊丝却发现,每次她等电梯的时候,电梯总是往上走。这意味着她必须先等电梯从顶楼返回,然后才能乘电梯下楼。

显然,他们两个人不可能都是对的,于是他们决定用更严格的方法对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测试。结果,他们惊讶地发现,这两种说法都是对的。

如果你从彼得住的那层楼搭电梯,电梯到达时更可能是正在下行;但如果你从爱洛伊丝住的那层楼搭电梯,情况则恰恰相反——电梯往往正朝顶楼上行。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电梯出故障了吗?还是说这种怪事有别的解释呢?

塞缪尔·巴特勒说:“逻辑就像一柄利剑——凡用剑的,必死在剑下。”



想要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关键在于弄清彼得和爱洛伊丝公寓的位置。彼得的公寓靠近底层,爱洛伊丝的公寓靠近顶层。这就意味着,彼得想要搭乘电梯的时候,电梯往往是下行;而当爱洛伊丝想要搭乘电梯的时候,电梯往往是上行。

这么一说,也许你已经恍然大悟。日常中,我们所见到的电梯运行大多是在底层和高层之间,因此当底层的居民等电梯的时候,电梯很可能是处于他的上方。所以,他看到的第一部电梯往往是下行的。而对于高层居民来说,情况则恰恰相反:大部分时间,电梯是在他所在楼层之下运行,因此当他等电梯的时候,电梯往往处于他的下方,他看到的第一部电梯会是上行的。

这就是物理学家马文·斯特恩和乔治·伽莫夫提出的“电梯悖论”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变量会让情况变得很复杂。例如,电梯很可能会闲停在1楼,这将提高一楼等到电梯就可以直接上行的概率。不过,在只有一部电梯的建筑中,情况通常都符合前面提到的基本模式。如果你住在底层附近,那么你等电梯时它往往是下行的;如果你住在顶层附近,那么你等电梯时它往往是上行的。

我们如鱼生活在水中一般,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可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却并非我们所见的那样平凡。


在电梯发明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的眼里,电梯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在我们普通人的眼里,电梯是一个了不起的代步工具;而在哲学家的眼里,电梯成了证明某个现象的证据。

电梯还是电梯,只是它在不同人的眼中,展现出了不同的特质。

人亦如此,我们可以是父母眼中的子女,是孩子眼中的父母,是另一半眼中的人生伴侣,是朋友眼中的挚友。

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就是我们,既是子女,也是父母、伴侣、挚友等等,只有这些合而为一,才是完整的我们。

2 听话的人不理解,说话的人也不理解

豪尔赫刚搬了新家,但他的新邻居们似乎认定他是僵尸。这让豪尔赫感到不安,因为有流言说,他的邻居们很讨厌这些非自然生物,会在天黑后将木桩钉入它们身体里。

豪尔赫向邻居们解释说,自己不是僵尸,只是一个普通的房地产经纪人。但解释的结果并不理想,因为邻居们认为,活死人也会以买卖房屋为生。

邻居们解释说,僵尸的身体构造跟人类一模一样,行为举止也跟人类一样,它们会一样成家、上班、运动、看电视。如果用刀刺伤僵尸,它也会痛苦地哀嚎。

不过,僵尸与人类存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别。僵尸的内心是僵死的。它们没有意识、没有思想,也没有感觉。它们看起来似乎有经验和情感,会感到愉悦和痛苦,表现得像是有意识,但实际上并没有。

而且,邻居们还说,他们从僵尸专家兼学校图书馆馆员那里得知,豪尔赫确实是僵尸。但在将他处决之前,他们给了他一个为自己辩解的机会。

豪尔赫应该对邻居们说些什么,让他们相信自己是有意识的呢?

伯特兰·罗素说:“人是轻信的动物,必须相信点什么。如果这种信念没什么好的依据,那坏的依据也行。”

豪尔赫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他遇到了哲学家所谓的“他心问题”,也就是鉴于无法得知别人的内心状态,我们怎么才能确保他们是有心智的?


也许豪尔赫可以用很多论证的方法为自己辩护。例如,用刀刺伤自己,会感到疼痛并大叫,其他人用刀刺伤自己时也会大叫。这样可以证明自己和其他人对某些事的反应是一样的。

但邻居们可以简单地反驳说,这个推论把它要证明的东西当作了前提假设:如果你的身体与正常动作的人类相同,那么你就拥有精神世界。但这并不符合逻辑,因为僵尸也能像人类一样行动,但没有任何意识。

当然,豪尔赫还可以回答,尽管在某些可能存在的世界里有僵尸,但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并没有那玩意儿,因为我们的世界存在自然法则,将“大脑的物理属性”与“特定的心理状态”联系在一起。

而对方可以简单地否认“大脑”加上“合适的自然法则”足以产生意识。尽管豪尔赫可以提出很多强有力的论据,否定自己是僵尸的可能性,但他无法排除所有可能的质疑。


这种对终极现实的研究,就是形而上学。查尔斯·鲍恩曾形容形而上学的哲学家是“在并没有黑猫的暗室里寻找黑猫的盲人”。而伏尔泰说:“听话的人不理解,说话的人也不理解,那就是形而上学。”

既然,我们与他们的“心”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个,他心的问题终究是个难解的世纪大题,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做好自己,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坦然面对可能遇到的困难。

既然,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加无法改变未来,那只有好好对待现在,才不枉来人间走一趟。

3 最自然的,才是最真实的

一名赏金猎人在追踪臭名昭著的“三熊帮”时,她只知道这是由一雌一雄和一个烦人的小家伙组成的团队,目前藏在森林公园里。

猎人独自待在公园的一顶帐篷里,可以听到外面传来的噪声。虽然还不清楚噪声的来源,但他怀疑可能是大而毛茸茸的生物。

到目前为止,他听见了窸窣声、偶尔的鼻息声和可能是嚼麦片包装盒的声音。这让他感到害怕,盘算着怎样呼救。

幸运的是,他的帐篷搭在指定的露营区,所以周围有很多露营者。但他觉得,即使那些人听见了他的呼救,也不一定会赶来救援。


他推论如下:

如果他大声呼救,可能会吸引在帐篷外面弄出噪声的庞然大物。

因此,为了让呼救的好处大于风险,他必须确定别人听见呼救会来帮忙。

他知道能听见呼救的范围内有其他人,但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前来帮忙。

在这种情况下,赏金猎人应该怎么做?如果有人听见他的呼救,会赶来救援吗?

弗里德里希·尼采曾说:“一百个人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失去自己的理性而得到另一种理性。”

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的答案,也不需要我们分析逻辑或是进行有悖直觉的思维,只需要判断我们在特定情况下最可能有的反应。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目击事件的人越多,其中任何一个人参与其中的可能性就越小,这叫“旁观者效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与“从众心理”有关系。人们会从其他目击者手旁观的做法中得到启发,认为如果眼下的情况确实需要采取行动,那么其他人肯定早就挺身而出了。


但在人类生活中,还有另一种现象,同样是在露营地,当有一个人发出求救尖叫时,无数闪烁的光点汇聚到了一点。数十名露营者携带的提灯和手电筒发出的光芒,指引人们冲去援助那个尖叫的人。

社会心理学家提出,人们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愿意参与,是因为他们共处的环境引发了“共生”的感觉。

也就意味着,哪怕是不认识的人,只要是能感觉到某种命运上的共同纽带,在遇到麻烦时,都会愿意互相帮助,这就是共生因素。

人类的心理是极为复杂的,哪怕我们生而为人,依然不能全然了解人类的一切想法。

苏格拉底说:“我所知道的,就是自己一无所知,此乃真知的意义。”

从经典的悖论到关于个人身份和群体行为的理论,再到思维实验,《如何证明你不是僵尸》呈现的困境和逻辑谜题旨在还原我们的思考方式,同时让我们深入了解哲学、心理学里的关键性思考,有效拓宽思维边界。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哲学和心理学都是高深的学问,不是普通人能涉猎的。却不知,不管是哲学还是心理学都是对人类社会的研究,也就是我们在研究自己,了解自己,还原真实的自己。

难道你不想了解自己吗?不要明明白白地活着吗?

既然想,那就行动吧,也许你会发现那个与众不同的自己,那个可爱快乐的自己,那个美丽动人的自己。

举报/反馈

看红楼梦魇

532获赞 113粉丝
快乐的阅读者,《红楼梦》发烧友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