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应对“虹吸效应”的基本理论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也被学界称之为“二元经济非融合性重叠结构”的发展态势,在这种“二元经济非融合性重叠结构”下,由于市场自身缺陷,市场机制本身不足以有效解决区域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因此,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市场机制自主配置资源的结果。由于市场都是逐利的,以至于市场的“虹吸效应”对人才、人力、资金和技术的集聚会对周边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效应,并通过“马太效应”加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因此,为了减轻经济发达地区对周边欠发达地区的“虹吸效应”的不利影响,人为的干预是必须的,否则就会加剧地区发展的不平衡。Hirschman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认为,为了减少“虹吸”对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可以利用“虹吸”通过优势产业优先发展一些主导产业,然后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认为,可以利用“虹吸效应”来培育“增长极”,然后通过“辐射效应”“推动效应”以及产业间的“连锁效应”来带动全局发展。“虹吸效应”对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极化影响既有历史发展、区位优势、地理环境以及自然禀赋等客观原因,也是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一定时期对区域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更离不开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因此,政府应针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珠三角地区的“虹吸”现象进行干预,采取更积极有效应对措施,释放珠三角经济强大的“辐射”的“驱动”力,降低其“虹吸”的负作用力,带动粤东西北经济的发展。广东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旨在抑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扩张。如2002年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06年提出的“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各展优势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的目标;2008年提出的“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以及“双转移”战略。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珠三角“虹吸效应”对广东省发展不平衡的影响。
(二)对于教育、医疗、交通、通信、环保、社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省级财政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政策倾斜力度,尤其是医疗、教育与通讯等领域,设立专项基金逐步增加落后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和科研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改善粤东西北地区的营商与投资环境,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增强法治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健全人才和人力资源保障机制人不仅是生产者,留住和培养本地人才作为人才战略长远目标和重要人才战略。积极推进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间的人才交流和互动的产学研相结合机制;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人才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激励机制与管理模式,大力推行以“人才为本”的人力资源创新管理,尊重人才,爱惜人才,为科技人员创造发展和成长的工作平台。
(四)加强非珠地区公共服务是破解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路径,局限于发展实力,非珠地区短时期很难依靠当地政府取得公共服务上跨越式发展。
(五)做好跨地区产业转移以及大湾区子项目、子工程向粤东西北双转移的布署,使粤东西北地区借双转移融入大湾区的发展与建设。随着交通路网的完善,人员往来、物资运输的成本降低,珠三角核心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中心地区就可以带动辐射范围内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共同发展。
广东四大区域无论是区位、经济结构还是产业结构都存在一定差异,而珠三角的“虹吸效应”恶化了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的不平衡。虽然造成“虹吸”现象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不过“虹吸效应”则是市场自由配置资源的结果。“虹吸效应”的正效应有利于发展和打造中心城市,但“虹吸”对周边和其他区域资源和机会的“掠夺”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为克服中心城市的“虹吸”负效应,确保区域发展的协调平衡,政府应对“虹吸现象”的“一币两面”的负效应有充分的认识,在确保中心区域经济繁荣稳定,充分发挥中心区域或城市的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优势地位的同时,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产业政策调控,财政转移支付等行政干预手段的均衡协调治理机制,协调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降低“虹吸效应”抑制周边发展的负效应,把“虹吸效应”转化为“辐射效应”,实现全省的共享发展。
举报/反馈

麻辣心学

3万获赞 7424粉丝
有观点,有态度,更有趣。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