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
1984年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认为,态度是对任何人、观念或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强调态度是一种观念、意见等主观的东西。到了1993年,心理学家迈尔斯对于态度的定义较为完善,认为态度是对某物或者某人的一种喜欢或者不喜欢的评价性反应,他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中表现出来。迈尔斯指出,态度的结构涉及三个维度:情感、行为意向和认知。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我们通常会说,态度决定着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你就会选择什么样的行为,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管到哪里工作,都要知道,每个企业都需要具有良好、积极心态的员工。良好的心态会使人心情充实,精神舒畅,心胸坦荡;会使人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自己的行为及努力方向做出理智的抉择。
如果遇到情况就先想到困难,接着就想“不可能”完成,而不是站在积极的角度上,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这种畏难心态往往让你很难成功。心态消极的员工永远都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工作和有效的长远发展。
打工也好,做老板也罢,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从需求篇里我们看到,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需要满足外,还有心理上的需求需要满足。因此,不管干什么,千万不要以为是给家人、领导、老板在打工,你首先是给自己在打工。
其实,艰难的任务能锻炼人的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人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人格。工作中多干点往往累不死人,能多干就会逐渐养成会干,在长期工作中积累的才干和经验,比金钱重要万倍,因为工作赋予你的才能和成长是可以令你终身受益的。我们应该看到,薪水背后的“成长机会”和它对未来的影响,而不能仅仅把自己困在装薪水的信封里。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对待工作呢?首要的是工作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工作态度是最可取的。
人的差异来自于:你在犹豫,他在做,所以他比你成功机会多;你在找借口,他在解决问题,所以他比你事业有成;你在消费,他在理财,所以他比你更富足;你在算计自己的利益,他在考虑对方的利益,所以他比你更加有人脉。那些优秀的人才,就是平时比你多干一点,比你多发现一点,比你多钻研一点,比你多用心一点,比你少计较一点,这些看似平常的一点点,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拉开了差距,这些点滴成就了优秀人才所需要的必备素质。
成功没有奇迹,只有轨迹!走过的就会累积,积累多了终究会发生质变!因此,在工作中应该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责任感不应该是外界强加的,应是内在的自我需求。富有责任感的人,肯定会是一个敬业的人,敬重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表现出忠于职守,尽心尽责,能够主动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从另外一方面讲,学好了都是手艺,干好了都是成绩,不管将来走到哪里,都需要有以往的业绩支撑。所以,打工就要认真的干,把工作当事业,而不是看老板眼色干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工作的人,最后混的是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生命,浪费自己的生命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人的一生,工作时间几乎占用了你生命的三分之一时长,只有改变工作态度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大好时光,才能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更好地完成工作,不负使命,不浪费自己。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只有一样最公平的东西,不管地位、贫富差距,没有人能够拥有每天超过24小时的时间。金钱和地位换不来一天48小时,如果浪费在哀怨和仇恨上,那就真是永远赶不上别人,工作上浪费时间其实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案例:态度改变命运
1871年的春天,英国蒙特瑞综合医科学校的学生威廉斯勒对人生中的许多问题很困惑,就像许多年轻人一样,他渴望成功,但又觉得身边的小事没有什么意义。他不明白应该怎么处理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身边小事,一个人应该有怎么样去做事、做什么大事才能够成功。他甚至感觉现在的学校生活枯燥乏味,没什么值得去用心的,因而他的成绩也每况愈下。
他找到老师,探讨这些使他感到困惑的人生问题。他的老师推荐他阅读哲学家卡莱里写的一本哲学启蒙读物。老师说:“他的书或许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威廉斯勒是一个意志很坚定的青年,他一向不崇拜大人物,更不相信所谓的名人名言,对许多问题一向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既然是老师推荐,他想或许真的有用,不妨去看一看。
他拿过书漫不经心地浏览起来。突然间,书中的一句话让他眼前一亮:“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东西,而要做身边最具体的事情。”他恍然大悟:是啊,不论多么远大的理想,都需要一步步实现啊;不论多么浩大的工程,都需要一砖一瓦垒起来啊。他明白了,他的困惑解开了,他终于找到了人生的答案。他知道,那些远大的理想应该高悬在未来的天空里,但最紧要的,是把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具体事情做好。
从那一天起,年轻的威廉斯勒开始埋头读书,因为他知道这是他目前最紧要的事情,他要把自己的成绩升上去。半个学期以后,威廉斯勒一跃成为整个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两年以后,威廉斯勒以全校最优异的成绩毕业。
毕业后,他来到一家医院做医生,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对每一次出诊都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使他很快成了当地的名医。
几年以后,他创办了约翰霍普金斯学院。他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贯彻到每一个细节。许多专家学者慕名来到他的学院工作,他的学院很快就成为英国乃至世界最知名的医学院。
威廉斯勒总是告诉他身边的人:最重要的是把你身边的事情做好,这就足够了。他靠着这句话,精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不仅成为他那个时期最著名的医学家之一,还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被英国国王授予爵位。
威廉斯勒用最朴素的一句话改变了态度,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正如作家许知远所说:“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对自己有很多误会,觉得人生路有千万条,当到了一定年纪之后,你会发现其实只有一条路:把手上的事做好。”
这里说的把手上的事做好,跟威廉斯勒悟出的那句话是一样的,就是要把当下的学习和工作当事业来做,在一个行业或专业上要深耕,行业和专业做到一定深度才会有更多的发言权,而不是站着这山望着那山高。
案例:态度决定命运
张清曾任央企的一家上市公司办公室主任,上市公司董事长在外地办事期间,交给他独自操办了一笔大额的招待费,后来发票正常进行了报销。但由于董事长因抑郁症自杀,这笔帐也就查无对证,被中央巡视组查出来之后问责。张清被降为部门副主任,同时被处理的还有:该上市公司签字报销的分管财务上市公司的副总经理则降为部门主任,上市公司总经理被调离岗位。
这样的处理结果,对个人来说几乎是天大的打击,职业生涯上遇到受处分降职这种事,又是中央巡视组亲自操办的,仿佛天塌下来一样,往往会使人一蹶不振。分管财务的上市公司副总经理虽然也很年轻,但降为部门主任后,仿佛被打败了,就是这样消沉了下去,此后再没有机会了,也算是自己任命了。
同样被降职的张清的态度则不一样,上市公司新任总经理来了以后,他仍然鞍前马后,从没有表现出消沉,工作热情不减,他的工作态度得到很多领导的赏识,通过一年半的努力,张清重新被任命为上市公司下属子公司的总经理。由于张清仍属于年轻干部,三年后,集团公司干部选拔,被派往外地任央企二级公司的副总经理,负责市场拓展。
以上两个年轻干部面对的是同样的一个问题,同期被处理,但由于工作态度不同,走出了不同的路,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上面这个真实的两极分化个案,就发生在笔者的身边,对我们的启发意义非常大,同样的处罚,因为持两种不同的态度,最终修成的结果各异。
正如古时候,有两个书生一同去赶考,走着走着,在路上遇到了出殡抬棺材的。一个书生想:真倒霉,多不吉利呀!看样子这次赶考一定要泡汤了!而另一个书生想:呵呵,真的是出门大吉大利,有“官”有“财”!而后,两人一个愁眉苦脸,一个喜笑颜开,考试结果不言而喻了。
心态决定一切,路长脚为尺,山高人为峰。路总是要走的,山总是要攀登的,但走路的态度只有你本人说了算,要知道,当下的心态正在决定着你后面的所谓命运。
有些人执意追求所谓公平,其实公平永远都是相对的。追求公平是人的普遍心理,工作中的公平主要体现在报酬和晋升两方面,如果在这两方面不公平,员工就会感到不满意。在这里,公平不是指客观上的绝对公平,而是员工自己主观感受上的公平,所以问题的关键似乎不是怎样做到公平,而是怎样让员工感到公平。在组织内,公平是有效率的公平,是激发人们努力向上的公平,而不是相互攀比、相互拉扯的公平,更不是那种绝对的、简单的公平。
心理学中的归因理论告诉我们,当事情成功时,人们倾向于把功劳记在自己身上;反之,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觉得的不公平,只是归因理论造成我们的自感委屈,从而用不公平的大帽子来给自己甩锅,把自己的不如意归因于别人造成的,似乎撇清了自己,与自己无关,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使你更痛苦,之后就带来了自己似乎理所当然的抱怨。抱怨的最终结果,只能是自己在工作上表现不佳,领导对你不满意,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
案例:抱怨是要付出代价的
袁德海是某央企三级公司的工程部主任,在本世纪初的项目建设初期,工地连手机信号都没有,现场十分艰苦,同学们打电话想找他聚聚,都联系不上,后来见面就问他:是不是出国了,怎么还联系不上了?他只是笑笑说:没有,就在当地,只是在工地没信号。同学们甚至都不敢相信,还有这么长时间没有信号的工地。
在项目开发建设初期,他在北方的冬季,踏着齐膝盖深的大雪在山上踏勘,积雪都灌进了鞋和裤腿里,脚全冻麻了,连续三天踏勘后下山,才发现走不了路了,原因不是腿脚,而是受凉后自己的痔疮全面急性膨出,于是紧急住院切除。躺在医院里的时候,公司人少都很忙,没有一个人来看他,心里那种滋味翻江倒海。
出院立即回到工地后,为了跑这一百二十公里的工程战线,每天都是起早贪晚,根本没有司机,工程部每人一台212北京吉普,连去工地的路上都要戴安全帽才能走,不然吉普车的颠簸会碰头,这样颠簸一天下来,睡觉时都觉得散架了一样,浑身肌肉酸痛,所以每天一到晚上都睡得都非常沉。
在一次紧急抢修过程中,袁德海三天三夜没休息,下山后因身体不支而发生了高原反应,没办法再继续往家走,只能住在山下的小旅馆里,加上在高原化雪的初春连续被晒几天,下山第二天整个人的脸部都爆皮了。这样的艰苦岁月持续了两年多。
为了抢工程进度,离家一百多公里的山路,他几乎三个月才能回家一趟,也就只能休一两天,后来工程进入收尾阶段,袁德海在山上是总指挥,由于他把整个工程全面把控的好,领导还曾表扬过他。但正是这期间家里发生的事让他几乎崩溃,孩子上高中因为早恋失恋,得了抑郁症,让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袁德海非常痛心。再后来因为疏于照顾家庭,老婆也离他而去,袁德海心灵上再次受到创伤。对于这个没能好好照顾家的袁德海来说,接连发生的不幸事件,这样的命运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一期工程完工后,公司又开始了二期、三期工程,于是他一直是在现场干工程。这期间,个别在城市里的部门主任得到了提拔,他心里开始不平衡,虽然工作照样干,但在备受压抑的情况下,情不自禁的说出了一些抱怨的话,很快被传到了公司总经理耳朵里,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很大,不但使他失去了升职的机会,还逐渐被边缘化。后来发生的事,让袁德海不得不主动调走了,他调到了另一个省的公司去了,远离了这个曾养育了他、又令他伤心的地方。
实践证明,即使你工作干得再好,也千万不要抱怨,抱怨只能说明你无能,最起码是对于关系的无能,人要始终保持积极主动,以赢得随时可能把握的机会。
倘若一个人执着于自己的情绪,就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更无法兼顾到集体和“我们”。不稳定的情绪非但处理不了矛盾,反而会加深和激化矛盾。不管是爱情还是其他人际关系,始终记得“我们”的关系,永远比对错要重要。
如果他能放下“我”的情绪和“你”的对错,以“我们”的感情为先,就能冷静理智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即便陷入了争吵,也会为了“我们”而先低头,然后“我们”一起集中精力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拿破仑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得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要知道情绪不是你的全部,但情绪却能左右你全部的生活。尼采在《善恶的彼岸》中说:“如果情绪总是处于失控状态,就会被感情牵着鼻子走,丧失自由。”
工作中的抱怨是情绪中的魔鬼,一个无法管理好自己负面情绪的人,就像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不只会伤别人,更会伤害到自己。
任何时候,情商高的人则总是在使用正向表达,只有情商低的人遇事才会把负面情绪宣泄到工作中来。如果你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很好的转化,在情绪上总是失控,仿佛一个怨妇,换你是领导,怎么会喜欢这样的人呢?时间久了,你的机会也就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