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卫健委官网公布《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
本市将优化调整医疗卫生体系结构,补齐资源短板。提升儿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分别在通州宋庄镇(处于城市东北方向,靠近顺义,辐射平谷、怀柔和密云等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处于城市西南方向,靠近大兴)选址建设首儿所通州院区和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形成首儿所覆盖我市东部、北部,儿童医院覆盖南部、西部的整体布局;发挥两家市属儿童医院龙头带动作用,在密云、延庆等资源短缺区域部署建立紧密型儿科医联体,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依托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建设妇儿中心,适应全市儿科服务需求。
加强精神专科医院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在城市北部的昌平、南部的大兴分别设置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区和安定医院新院区,实施回龙观医院教学科研康复楼项目、石景山区五里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新建工程,优化精神专科资源配置。
提升肿瘤、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等专科资源配置。根据本市居民疾病谱变化,适度增加肿瘤、康复护理、医养结合服务专科资源。实施胸科医院危房改造项目,消除危房隐患、减少临床医疗床位规模,强化提升结核病研究、不典型结核病研究、治疗耐药性结核病生物医药转化平台等科研功能,未来常规结核病诊治转由二、三级综合医院承担。加强康复、长期护理、安宁疗护机构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属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按照每千常住人口配置0.5张康复护理床位的标准,力争补齐床位缺口。强化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
完善采供血服务体系,推进血站标准化建设。建立符合城市战略定位和功能要求、各区合理分布、网络覆盖到位、管理科学规范、质量保证可靠、系统运行良好的采供血服务体系,形成1个血液中心、3个中心血站、7个中心血库的规划布局。推进血站标准化建设,鼓励和支持各区建立采供血机构,促进血液供需平衡。根据本市献血点建设指导意见要求,按照方便献血者献血的原则,综合考虑人流量、交通、环境卫生、城市管理等实际情况,优化献血点设置布局,推进献血屋建设,确保献血点高效运行。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推进实施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提升新发传染病早期识别、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力争实现市级、各区均设置1所标准化、规范化的妇幼保健院,为孕产妇、儿童等重点人群提供连续不间断的服务。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高中医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作用。在朝阳东部五环周边选址建设北京中医医院新院区,原址保留国际交往及名老中医传承功能,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依托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在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建设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在中医疫病基地基础上,建立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疫病大数据共享平台,提升科研能力。建设国家级中医疫病重点研究室和重点实验室,开展中医有效技术和药物筛选。加强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推进实施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昌平区中医医院迁建和密云区中医院迁建等项目,建设冬奥会国际中医药体验中心,为冬奥会提供中医药服务保障。鼓励央属、市属中医医疗机构通过医疗联合体等方式在基层设立门诊部、诊所等服务延伸点。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原标题:《北京优化调整医疗卫生体系结构,北京儿童医院新院区将选址北京经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