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每个家庭最重要的存在,全家的目光都集中在孩子的身上,可是孩子有时候会出现胆小怕生的情况,这让很多家长困惑不已。其实这是孩子安全感缺失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要怎么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呢?
其实安全感这个词,在心理学上叫做“安全型依恋”。
指的是在孩子三岁前如何与主要的监护人进行互动。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会把妈妈当做“加油站”,只要妈妈在场,就可以安心地探索外部环境,比如去和小朋友玩耍,去观察地上的蚂蚁等等;当妈妈离开后虽然会哭闹,但只要妈妈一回来,孩子情绪很快就会稳定下来,又开始继续探索。
这样的孩子,因为得到了妈妈充足的爱,从而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世界也是足够安全的,这时好奇心、开拓的劲头都会很足,将来在事业和婚姻中也会很幸福。
孩子建立安全感,三个阶段很重要
一级安全感:在孩子一岁半之前,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自身没有生存能力,要完全依赖监护人的照料,物质上包括孩子饿了就有奶吃,渴了就有水喝,尿湿了就能及时更换等等;精神上主要是指无条件回应,自己哭了,无论任何原因,都能得到及时拥抱和安抚。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觉得“我是值得被爱的”,安全感也由此建立。
在这个阶段中,断奶是对家长和孩子的第一次严重考验,若家长采用过激的方式断奶,像是母子隔离时间长、抹辣椒水等,都会极大地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二级安全感:一岁半到上幼儿园之前,入学焦虑是一次冲击
孩子将从对妈妈的依恋慢慢转移到探索外部环境中。当他觉得外界环境是安全的,同时家人也能给予强有力的后盾,孩子内心就会增加一层自信,安全感也会再上一个台阶。
这时期,入园焦虑对孩子的安全感是一次大冲击,顺利渡过的孩子,安全感也将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级安全感:上幼儿园期间,分房睡是一次冲击
这时候的孩子,要经历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体验到人与人互动中的乐趣和烦恼。若孩子觉得自己能够处理和他人之间的矛盾与不和,内心的安全感就会有一次飞跃。
这时期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常常会跟孩子分房睡。一定要注意,要采取温和的方式,循序渐进才能不破坏安全感。
有安全感的孩子情绪稳定,性格坚定平和,遇事不会惊慌失措,能够较好地融入到与他人的交往关系,能够现实、理智地处理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则有以下表现
要么过度怯懦,要么胆大妄为,不顾自身安全;
要么过度粘人,要么过度独立;
不愿意独立解决问题,而是依赖他人的帮助;
不敢主动参与竞争,或者是不能接受失败等等;
孩子的安全感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父母的关爱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来是,也能给予孩子最好的安全感,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至关重要的。
安静规律的生活
每天安静规律的生活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孩子知道早上起来吃早餐、午饭后要睡觉,下午可以出去玩,晚上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玩玩具。这样规律的生活会让孩子充满了安全感,也会非常开心快乐。
孩子的自信
孩子的安全感还来源于自己的自信,孩子能够有能力掌控到未来的生活,而且也不用担心害怕,这也是孩子安全感非常重要的来源。而孩子的自信心又在于日常中爸爸妈妈积极的陪伴和一点一滴的建立。
一个充满不安全感的人,总是会活得很累。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希望每一位爸爸妈妈都能够从日常做起,多关爱、关心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建立充足的安全感,这样才能够自信、快乐、幸福的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