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从20世纪初以来,很少有领导人如此表达教育信仰:教育是提高人类新的希望和尊严的一种力量。精神分析学另外一个对人类行为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的欧洲思想是精神分析学。精神分析学起源于杰出的维也纳人西蒙·弗洛伊德的工作,这一方法努力揭开精神的最深处。

这一理论指出性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内省的方法强调行为的无意识倾向。精神分析方法对医学的直接影响超过了教育。它在精神病学和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在心理辅导和咨询方面吸引了一大批热诚的追随者。因为关心人类的内驱力、动机和本能,弗洛伊德几乎完全是生物学的理论,最近几年被卡伦·豪尼、埃瑞克·弗洛姆、哈里·斯塔克·苏里万和其他人进行了修正,他们强调个人的社会性质并发现焦虑和挫折更多地起源于文化的压力和冲突。

也许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对美国教育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已经激起了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新研究,和引起了对个性发展方面学前阶段这一关键期的日益关注。阿尔弗雷德·比奈(1857-1911)与智力测验作为达尔文在心理学领域的直接追随者,弗朗西斯·高尔顿是第一个对人们间的个别差异作出一些独创性实验研究贡献的人。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高尔顿把统计方法应用于遗传学,把个别差异与遗传因素联系起来。

高尔顿在科学研究中的观点极大地影响了阿尔弗雷德·比奈和其他也对复杂的人类智力进程感兴趣的心理学家。比奈是一位法国医生,他一生都关心智力和推理问题。到1890年,他已经开始了一些关于智力行为起源的经验研究,这些研究逐渐导致了他著名的智力量表的形成。1904年,法国公共教育部长委派比奈到一个特殊班级教育委员会工作。这个委员会的工作是要在懒散或淡漠的学生与智力上有缺陷的学生之间作出区分。

巴黎的学校官员关心弱智儿童并希望让他们到有简化的培养计划的机构中学习。与西奥多·西蒙一起,比奈尝试设计适宜的、将能发现和测量智力的缺陷的智力测验。1905年,比奈和西蒙提出了一套从易到难的测验。这套测验中的第一系列是要求背诵数字、说出指定物体的名称、完成句子、理解问题和阅读材料。3年后这一量表进行了修订,按照3至12岁在内不同年龄程度逐级安排测验;这些根据实验而确定的年龄程度,是“正常”儿童成功地完成这些测验的年龄。

一个学生的智龄是他或她达到这个量表的程度。与此同时,在德国,刘易斯·威廉·斯特恩因为提出改变智力测验分数的计算方法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建议使用“智商”(IQ)这个概念,智商由智龄除以一个儿童的实足年龄而得。斯特恩试图表明多数儿童的智商通常每年是不变的。在这一时期,美国存在着相当大的运用更客观的方法研究心理发展的需求。研究被内省法和霍尔的问卷调查技术所主导,这是不可靠和不科学的。

比奈的方法被美国心理学家热心地视为一种用于研究低于正常儿童的新的研究方法。1910年,修订的西蒙—比奈量表被翻译和改编为美国所用。同时,路易斯·M.特曼开始试用比奈测验。1916年,特曼提出了比奈量表的斯坦福修订本,这个量表把比奈的方法扩大到正常和超常儿童。特曼的修订量表以解决1000个题目为基础并使3到18岁程度内的测验在形式上标准化。用于16岁被试的测验认为可以适用于成人,用于18岁被试的测验是为“超常的”成人而设计。

斯坦福一比奈量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它的快速使用和在全世界的推广,测量人类能力成为美国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重要内容。1916年的修订本被1937年出版的斯坦福一比奈L和M形式量表所取代。最新的修订版(1960)把1937年版的一些测验合并为一个单一的L-M形式量表,它是美国最常用于个人智力测验的量表之一。尽管存在着一些批评,但是斯坦福一比奈量表的智能概念与所有其他用于评价的智力测验相比仍然是主要的标准。

最近开发的用于16岁和16岁以上的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和用于5岁至16岁的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作为个人智能测验也具有极大的影响。最初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编写于1939年,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队医院中很有用处。修订后的量表是临床心理学家的主要工具。不断变化的人类智力观人类智力不再简单地被认为是通过智力测验可以测量的一小簇智能。在20世纪,一个新的智力定义正在得到认可,这个智力包括人类认知成分中的广泛的人类能力。

这一概念的变化具有深刻的意义并具有重要的教育和社会影响。智力仅仅是指一种属性,一种能够被测验测量的智能,这个思想在20世纪上半期处于主导地位。虽然阿尔弗雷德·比奈把智力看做是几种智能的运用,但是英国心理学家查尔斯·斯皮尔曼补充的一条重要原理逐渐得到广泛接受。他试图鉴别出所有不同智能中共同的单一因素。斯皮尔曼把这一单一因素称为“一般智力”,用字母“g”表示。所有的认知能力,根据斯皮尔曼的观点,都需要使用“g”因素。

从一开始就存在着关于g因素主要是先天的或是易受环境力量影响的严重分歧。1912年,刘易斯·威廉·斯特恩发明了智商概念,4年后特曼开发了比奈量表的斯坦福修订版,这为美国大规模的智力测验创造了条件。到1990年,智力的g因素思想不再主导科学研究。主要的争议集中于为什么个人在智力测验中获得的分数与他们后来生活中的成功之间存在着低相关。

因此,标准智力测验所测量到的仅是错综复杂的多种因素综合体中的一小部分,这些因素构成了人类智力,或与那些使得人们能够在成人生活中成功地发挥作用的认知能力有着重要的关系。相反,更加多元的人类智力观作为一种重的和处于绝对优势的思想出现了。到20世纪末,各种观点中最为广泛接受的是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或ML理论。因为利用了不同学科,如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病学和病理学的数据,加德纳最终关注7个领域的智能,不同的智力,他称它们是显然彼此独立的。

他提供生理学证据证明7种智力中的每一种智力都是作为一个独立来:联结主义,或现代联想主义;格式塔,或“场”理论。在经过修改的形式中,这些流派仍然是当前心理学体系的基本理论。联结主义是这些观点中较为陈旧的一种;作为一种美国的学习理论,它起源于爱德华·L.桑代克(1874-1949)在动物心理学中独创的实验。桑代克的学习过程心理学作为人类行为结果的快乐与痛苦是一般行为的决定因素的观念在心理学领域具有久远的历史。

这一观念构成了心理快乐主义的基础,快乐主义由杰里米·边沁在18世纪发展起来并稍后为其他英国哲学家所采用。根据这一动机理论,人们做那些带来快乐的事情和避免做带来痛苦的事情。边沁1779年写道,“除了快乐或痛苦的观念外,没有任何东西本质上能够作为动机”。爱德华·L.桑代克正是把这个简单的观念作为他的学习心理学的核心。桑代克关于《动物智力》的著名论文是心理学史中的一篇经典著作。他的被最广泛引用的实验是把猫关在迷箱或问题箱中。

一只饥饿的猫关在一个封闭的箱子或笼子中,而食物(少量的鱼肉)放在外面。这只猫将通过拉动里面悬挂的环状细绳而打开笼子的门。一只猫在它拉动细绳打开门之前,通常要经历一个在笼子里跑和跳并抓笼子四壁的长期过程。在笼子里继续进行实验,这些猫花费较少的时间就拉动了细绳。然而,这种提高是无规律和渐渐的。甚至在经历了数次打开笼门之后,处于这种实验中的动物在拉开细绳之前将仍然花费相当多的时间于随意的行为。

对这一实验和类似的实验进行仔细的分析使得桑代克得出这样的结论,即猫“学会”拉细绳并不包括明智地理解了拉动细绳与打开笼门之间的关系。相反,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渐“牢记”在发现细绳和拉动细绳之间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过程。在历史上,这些研究标志着实验心理学领域的根本变革。在伊凡·P.巴甫洛夫实验之前的数年,桑代克就在一定条件下仔细地观察动物行为。

结语

此外,在他关心不断巩固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的过程中,桑代克已经参与了关于动物解决问题的传统争议,并且给出了他的经典答案:动物既不是通过本能也不是通过推理,而是通过逐渐“牢记”正确的反应来“学习”。桑代克对学习的解释理论上是建立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神经联结的基础之上。

举报/反馈

自在有财说

7.9万获赞 1.1万粉丝
投资就像打麻将,胡得多不一定赢得多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