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溺",字典上解释为"淹死"。人们在水中淹死叫做“溺亡”,如果父母的爱心泛滥,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有一句俗语流传很广,有一句俗语叫“杀子如杀”,这句俗语的意思是“溺爱”。也不知道,放纵是儿童生长的毒药。真心实意地爱孩子,给他们应有的爱,就是给他们真正的好和有责任。自然每个人的心里都理解了,想要给孩子很多的爱,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样才不会一味地迁就一味地宠爱。
01溺爱到底对孩子有多大危害,作为家长必须了解
1、从此刻开始任性
事实上,小孩的任性从被宠坏这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他们会因为一点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各种各样地撒泼。这是因为父母太容易满足孩子,使他们不知道如何去满足他们。她们只要看到父母对自己的抗拒,就会本能地产生排斥心理。
2、无视别人的感受
娇生惯养的孩子总是不去考虑他人的感受,因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早已养成了习惯。即使他们意识到全世界都在自行其是,至少在父母面前也是这样。小孩渐渐被蒙骗,意识到在外部世界还会得到特殊的关心,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并不是那么美好,孩子们都会掉下伤痕。
3、过高估计自身地位
受家长宠坏的孩子,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和同龄儿童在一起时,往往会看不起他人。她们好像认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因此看谁也不顺眼。一段时间大家都不爱和这种类型的小孩玩耍,毕竟,谁都不喜欢和一个老是调皮的人相处很累。
4、不独立
受到双亲宠爱的孩子常常无法自立。从小的时候起,这些孩子们就是吃饱喝足,父母们也不让他们学到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长大成人后,他们也不会自己独立处理事情,遇到问题就躲开、推卸责任,或者直接向家长求助。虽然听起来很恐怖,但那些被宠坏了的孩子,真的是这样。
5、傲慢自私
这些被宠坏的儿童通常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暴躁、狂妄。无论这一要求是否合乎情理,父母都会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这一要求是否合乎情理。从长远来看,形成了一个自私的性格,没有考虑后果,也没有考虑他人的感受。单胎家庭中,婴儿长期受到特别照顾。一家人都是以宝宝为中心,宝宝想要什么有什么,久而久之,会让宝宝觉得好东西该属于自己,自己就该拥有,独占玩具,独食佳品,不准别人碰。
6、不感恩
娇惯了的孩子,常常不知道如何感激。对世界的看法,所有自己想要的,父母都要满足,仿佛父母是天经地义地给予。也不会感激父母,即使是父母做了一些事情,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反而埋怨父母,更不会感激身边能帮助自己的朋友。
7、孩子变得胆小怕事
子女珍贵,家庭自然会给予一定的保护。母亲对婴儿的禁令过多,如害怕婴儿发生意外,不准他单独外出玩耍,不准触摸这个,不准触摸那个。婴儿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表现出恐慌,使得本不害怕的婴儿被宠坏了。
实际上婴儿胆小,父母更不能嘲笑他,要想方设法让自己摆脱恐惧。为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要特别注意,减轻宝宝对食物的恐惧。注意让孩子接触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比如螃蟹、狗、鸡等,第一次妈妈一定要在场。母亲不能对孩子的一个小小的意外表现得过分惊吓,要保持正常的心态。
8、孩子变得孤僻
婴儿和外部世界的联系不多,家里没有小朋友可以玩,只能和玩具、电视一起玩。而且家庭成员们担心孩子在外的危险,更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会使婴儿变得不合群,性格内向。若婴儿性格内向,父母应自觉为宝宝寻找年龄相仿的玩具伙伴,与小朋友一起听故事、做游戏,这样,宝宝也会慢慢地适应、开朗。
02父母怎样做才能避免因为溺爱孩子所导致的不良后果
1、学着拒绝儿童
纵容始于顺从,孩子只要提出要求,父母都无条件地满足,就会助长孩子的自私。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说不,教育他们并不是全部都是他应该得到的,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
2、学会相信孩子
许多习以为常的孩子,50%的原因是由父母造成,这是由父母造成的。有的家长眼里,孩子手举不起来,肩不能扛,好像什么事都干不好,于是,自己理所当然地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真爱是要学会信任孩子,相信他们能自己处理事情,慢慢地孩子也会变得自信。
3、学会离开
家长们只能陪孩子走一段路,无法陪伴他们一辈子,所以,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闯,长大。将儿童囚禁在自己的身旁,只能使他们变得无能,最终又会回来责备你。愚昧的父母,有时还必须学会做一个笨拙的父母,让自己的孩子变得聪明起来。至高无上的爱情,并非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而是教会他们独立飞行的能力。
4、不要做任何特别的事
家里的小孩除了年龄特别小外,都是一般家庭成员。因此,家长不能因为孩子小,处处给他们特别地照顾,有什么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这样只能使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儿童应与家庭成员平等,这是对儿童最大的尊重。
5、适当忽视
父母亲的事情都集中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更容易骄傲和自私。对某些小问题,估计孩子自己能解决的,家长不介入,适当地忽视孩子,给孩子一些单独的时间,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
结语:家长必须明白,关心与宠爱是有区别的。正是由于家长不知道什么叫溺爱,所以他们也找不到办法。在教育中,最大的困难在于没有对策,没有计划。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只是生活的关怀,还需要从各个方面来引导,如感恩经历、挫折教育、素质培养。不要过分纵容,过分干预孩子,给他们发展的空间,给他们运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