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王文斌

在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患者。他们身患不同的传染病疾病,比如艾滋病、梅毒、甲肝、丙肝、结核等,同时他们还患有慢性肾衰竭等疾病,需要每周两到三次的血液透析才能延续生命。

这个群体有一百多人,是六院众多老门诊病号中的一部分。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每周要来两三次的医院,血液净化室是他们活下来的希望。

而这种既需要定期透析,又患有其他各类传染病的患者,一般的综合性医院是很难接诊的。

在疫情暴发、六院停诊之后,这一百多人的生命安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要负责,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患者治疗

7月31日六院停诊、封闭管理的消息,让血液净化室的透析患者炸了锅。他们不是住院患者,停诊后就无法进入医院。其他医院又不可能接收他们。

以他们的病情来说,一旦停止规律透析,病情会越来越重,有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当时的六院还处在混乱之中。疫情扩散情况不明,院内医务人员、患者、其他各类人员有数千人,每个人都是很焦灼,每个人都需要妥善安置。

7月31日下午刚刚到任的院党委书记郝义彬,关注到了这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安排副院长秦川牵头负责,务必要妥善安置好这群特殊的患者。

血液净化室继续为住院的透析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做治疗。但是那些门诊患者怎么办?他们需要隔离,更需要治疗。

8月2日,医院研究决定,分批次分轻重开展门诊患者的透析治疗。经过多方协调,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允许门诊患者进入血液净化室。当天有60名患者来到医院进行了血液透析。血液净化室医护人员一直忙到接近零点,才顺利结束全部治疗和后续消毒等工作。

8月3日,又为30多名门诊透析患者做了治疗。

此时,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上级要求,六院所有患者疏散转运,医护人员陆续进入集中隔离。

医院原本打算协调一家独立血透中心接收这群患者,但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于是,医院又出面协调了一家酒店,用于近100名患者的治疗和隔离。

透析主要使用床旁透析机。医院原有的加上转借其他医疗机构的,一共有15台。先维持着患者的透析治疗不中断。

几天之后,问题又来了。机器太少,患者又多,明显不够用。更重要的,床旁透析机的透析效果明显不如医院血液净化室的大透析机。

一些患者的情况开始恶化,有的出现了并发症,患者的情绪开始变得焦躁。长此下去不是办法。

怎么办?医院领导一起讨论研究。

郝义彬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这群患者太特殊了,六院那些专门用于不同传染病患者的透析机器,其他医院是不具备的。如果转运到其他医院,不仅会给医护人员带来风险,也会给医疗设备带来风险。无论是疫情扩散,还是其他传染病传播,后果都是异常严重的。

会议达成共识,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这些患者统一管理。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河南工作组也始终高度关注着这个患者群体。医院请示河南工作组和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意,最终决定这群患者在六院血液净化室接受规律透析,在隔离酒店住宿。两边都安排医护人员负责。

六院留守了工作专班。护理部主任许萌、感染办主任赵鲜丽等人,穿着防护服进入血液净化室,进行环境消杀、空气检测、感控管理、人员培训等。

8月11日,位于六院肝病医学中心五楼的血液净化室重新启用,同时启用11楼作为床旁透析的场所。

血液净化室一共有12个房间,为了保证不发生交叉感染,透析的时候需要单人单间,因此每次透析最多12个患者同时进行,每次透析需要三到四个小时,再加上床旁透析,每天能保证30名左右患者来院透析。基本上所有的患者都能保持每周两到三次的透析治疗。

患者在医院和隔离点往返乘坐的是负压救护车,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基本都是单人单车负责转运,救护车需要往返很多趟,并且反复消毒。

医务人员、工作人员的辛苦,换来了患者整体情况的好转。得到正规的透析治疗之后,患者病情明显改善。需要紧急抢救和转院的少了,并发症少了,患者情绪也逐步稳定了。

兄弟医院来了,但我们选择留下

六院血液净化室的医护人员一直在忙碌。

护士长孟松大概是最忙的一个,在科主任李丽丽集中隔离之后,她在这里主要负责。疫情之前她腿上就有韧带伤,原本打算请假休息的,谁知道疫情暴发了。形势如此,她没有一分钟可以休息,以每天三万多步、休息两三个小时的劳动强度,连续忙碌了十多天。

辛苦、焦灼,遇到蛮不讲理的患者时所遭受的苦痛,压得血液净化室这个团队快要喘不过气来。

咬着牙坚持的时候,来自省市各大医院的医疗队来接管六院各个病区了。其中有一支医疗队负责接管透析患者,主要来自郑州人民医院和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此外还有郑州市中心医院、郑州儿童医院,以及来自新密、荥阳、中牟、巩义等医院的医护人员。

交接完之后,8月8日血液净化室大部分医护人员按照要求集中隔离,孟松和其他几个伙伴选择了留下。原因很简单,这里每一个患者的情况,他们更熟悉。

但这种日复一日的劳累和神经紧绷,孟松也快撑不住了。8月12日,郝义彬又调来了郑州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王柠。

王柠护士长虽然从事血液透析工作很多年了,但以前从没接触过患有各类传染病的患者。刚来的时候,她穿着防护服忙了一天,出了一身又一身的汗,结果当天就感冒了。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接着忙。

当时医院血液净化室刚重新启用一天,流程还没有完全理顺,患者怎么安排,如何接送,医护人员如何排班,后勤保障、耗材等物资供应怎么对接。还有更重要的,这里的医护团队来自于不同的医疗单位,团队配合、标准统一、院感防护、透析室清洁卫生等等,需要操心和解决的事情太多了。

几天没日没夜的辛苦,王柠才慢慢理顺了这些事项。患者在医院透析之后病情改善,回到隔离酒店,也能减少一些酒店医护人员的压力。情况慢慢好起来。

王柠在去年得了骶髂关节炎,骨头有点变形。几天的过度劳累使得关节炎复发了,她贴上止疼膏咬牙忍着。

除了血透患者,王柠心里还始终牵挂着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父亲的病情。今年七月份,她的父亲查出肺癌,在医院住了十几天,原本打算八月份给父亲联系做手术的,但来六院之后,手术的事也只能先放一放。她希望疫情尽快结束,自己的任务完成以后赶紧给父亲联系手术,不能再拖了。

两位护士长只是这个医护团队中的一员。这里的每个医护人员可以说都在承受其他人想象不到的压力和辛苦。六院京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玉玲主任、侯敏护士长都在这个团队。两个人都是50岁的人了,每天和大家一样穿着防护服,一工作就是五六个小时。大量出汗,衣服干了湿、湿了干。有一次王柠护士长看到王玉玲靠在墙上,问她怎么了。王玉玲说,没事,靠在墙上凉快一点。

在这个团队里,来自郑州人民医院的护士赵然的爱人同样是一名护理人员,这段时间经常外出采集核酸,两个人都在一线忙碌,只好把年幼的孩子送到老人家里照顾。像他们这样克服自身困难,主动报名前来支援的医疗队员比比皆是。

有你们在,我们很安心

有一位75岁的老太太,进出都得轮椅推着。医护人员每天不辞辛苦地推进推出,抱着她上下治疗床。老人的老伴在这里陪护她,感动地说:“真是太辛苦你们了,你们是我老伴的救命恩人!”

还有一位不到20岁的小姑娘,十几岁时患了慢性肾衰竭,在六院做规律性透析快十年了。她的病情时常反复,曾在重症单元抢救过三次。这一次,她服从医护人员安排,自我控制饮食,规律服药,严格自律,病情非常稳定。透析的时候,她经常跟医护人员聊天,说:“本来特别担心,以为没法做透析了。没想到医院给我们安排得这么好,有你们在,我们很安心!”

目前,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所有的患者都已经妥善安置完毕,和这些患者共患难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有一个信念,只要患者安好,所有付出都值得。

举报/反馈

大象新闻

1.4亿获赞 148.1万粉丝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官方账号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官方账号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