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向我讲述了一件事,前两天,她跟上大学的儿子发生了争吵,她气得想上去打了儿子。

谁知,儿子抓住她的手腕,冷冷地望着她说到:小时候还没打够吗?现在还打,你知道,你小时候经常打我,给我留下了多大的阴影吗?你知道,为什么我不自信吗?都是因为你打的。

朋友说,当时,她被孩子的话说得愣住了。

孩子小时候,因为是自己一个人带,很累,再加上自己的坐月子留下的腰痛的毛病,身体不舒服,有时候孩子不听话,就忍不住打孩子。

孩子上学了,朋友对孩子期望很高,孩子不认真做作业,考试没考好,不好好学习,朋友就用打来惩罚孩子,渐渐地,孩子的性格变得自卑、内向。

她以前没有觉得自己打孩子,有什么错,自己打孩子,还不是孩子有错,不听话,不好好学习,才打的,自己打孩子还不是为他好?

但是,这次,她让在家的儿子少玩游戏,儿子不理她,她非常恼火,习惯性地伸手去打儿子,儿子恶狠狠的一句话,惊醒了她。

孩子跟她关系不亲,孩子自卑,也许跟她从小经常打孩子有关系。

她心里非常后悔,真得不应该打孩子。

在生活中,像朋友这样的父母还是大有人在,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打是亲,骂是爱”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父母打孩子,打得‘’理直气壮”‘’心安理得”,很少去考虑对孩子的不利影响。

心理学家高彩林曾说过:

家庭暴力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可以说是无法估量的,孩子经常挨打,会产生严重的心理扭曲,将会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经常挨打的孩子,心里有着很大的“伤”

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那些被父母频繁打骂的孩子,后来过得怎么样了?

很多网友诉说自己的感受:

因小错就被暴打的人 ,长大后,性格很懦弱,胆小怕事,沉默寡言,心情常常很郁闷,而且在公共场所讲话很困难,有不可克服的紧张,情商差,喜欢独来独往,人际关系都很糟糕,人情世故方面很差。

以前活泼开朗,现在沉默阴郁,以前善良热心,现在阴毒冷漠,心理问题多多。

当然不会好。自卑没安全感是必须的。还会经常性的抑郁焦虑。没有一个朋友,害怕结婚生孩子,特别讨厌自己

看着这些留言,心里真得不好受。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曾说:

父母所造成的伤害效果不止是当下。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

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8年的报告显示:成长阶段遭受过经常遭受监护人打骂、吼叫的孩子,性格自卑的占79.25%。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调皮、不听话或惹是生非,有的父母会耐心教导,而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长记性,改正错误而打孩子,也有父母因为他们本身焦虑、烦躁,所以把气发在孩子身上,打孩子。

也许打骂能暂时有效,但父母打孩子的隐患时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久而久之,伤害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经常被打的孩子,有可能会‘’以暴制暴”。

在《共情,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一书中提到:

“经常挨打的孩子,不良行为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孩子,表现出自卑、冷酷、暴躁等特征,而这些都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潜在动因。

药家鑫就是个典型。他从小爸爸对他很严格,只要是在外边和别人有过冲突,不论对错回家都是一顿打,正是他在这样的环境长大,在面对被撞倒的张妙时,做出了不可挽回的事情。

很多心理学家曾经做过研究,发现在家里经常受到家长打骂的孩子具有过度攻击以及反社会的行为。

一个孩子被家长打过之后会感到很生气、产生挫折感并对人产生敌意,如果他打了别人,就会宣泄出自己心中的怒气和挫折感,会感觉良好!这样攻击性行为就受到了强化,并且在今后遇到挫折时还会再次发生。

所以,父母打孩子的恶果就是,会让孩子更具有攻击性,甚至会让性格极端的孩子形成“反社会人格”,严重的可能危害到他人,也毁了自己的一生,

经常被打的孩子长大后,会成为打骂孩子的父母。

曾经看见一个调查:

从调查结果上我们也可以看出,那些小时候被打过的人比那些小时候没挨过打的人,更容易打自己的孩子,几率大概为2倍。

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班杜拉曾做过一个有名的实验:波波玩偶实验。

孩子们分为对照组、第一组、第二组,每组分别为24人。

让第一组儿童在一个在充满玩偶的房间里,观看成人对波波玩偶进行暴力攻击的视频,

第二组观看非攻击性的视频。

之后将孩子分别带入充满玩具的房间,但告知他们不许动房间里的任何一个玩具,增加孩子的挫败感,然后将他们带入最后一个房间,这个房间的环境与视频里的房间一致,然后观察孩子们在房间里的行为。

实验结果得出观看过攻击性视频的孩子,模仿了成人的行为,对波波玩偶进行了暴力攻击。

有的父母打骂孩子,不是真的不爱孩子,而是因为他们现在学习、掌握到的,就是这样的方法。在他们小时候,他们的父母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对待他们的。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只能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孩子。

父母的打骂行为引导孩子也产生打骂的行为,如果被父母打的孩子当了父母,没有自我觉察,及时改变,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延续被打骂的痛苦。

没有一种爱,需要有暴力表达。

兰州电视台在4月30日的“国际不打小孩日”。采访了一些挨过父母打的孩子,问他们:“打完有用没?

被采访的孩子,几乎都说:“没用”。

有的孩子说:“只会让我们更加反感了。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背后各有动机,孩子犯错也有其理由和原因。父母打骂暂时遏制了错误行为的表象,却难以改变犯错的内在动机,孩子没解决的内心问题就会以其他方式呈现。

那么,孩子犯了错误,不能打,应该怎么办?

英国著名的教育家约翰·洛克早在三百年前就提出:“一对优秀的父母会用心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而不会打骂孩子。

多些耐心,给予孩子尊重。

陈美龄,曾经是个有名的歌手,后来攻读斯坦福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也是一位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大学读书的母亲。

她谈起她的育儿经验时,她不赞成打孩子,骂孩子的。她在孩子犯错误时,采取的是给孩子讲道理,她最长的一次教育讲话是8个小时。

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说:

“当我们注意维护孩子尊严、尊重孩子并且态度坚定时,孩子很快就会明白,他们的不良行为不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会激励他们在保持自尊的情况下改变自己的行为。”

让孩子承担后果。

赫伯特·斯宾塞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曾说,在培养孩子道德品质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更多地采用自然教育法,少用人为惩罚。

他认为,当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后,吸取这方面的经验,以后不再犯,就是自然惩罚。

曾经看见一个视频,有个孩子调皮,从楼上泼墨水,结果把邻居晾在外面的衣服和楼栋下方的露台,以及楼栋外墙墙壁上都沾上了墨水。

孩子的父母知道后,带着孩子挨家挨户地道歉,把邻居弄脏的衣服拿回家清洗,要求孩子也参与了清洗,在处理楼栋外墙的墨汁时,他们让孩子站在太阳底下,看着整个清扫的过程。

相信孩子经过这件事后,接受的教训,要比父母打他一顿来得更加深刻。

曾经读到过一段扎心的话:

小的时候,别把孩子的稚嫩和软弱当作软肋,用自己的愚昧和无知透支孩子成长的岁月。孩子长大了,内心的阴影面积和那些无法治愈的过去,就是还不起的代价。”

所以,作为父母,要不断反思,不要让你的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的人生带来阴影。

心理学家张怡筠写过这样一段话:

父母亲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裕的生活,而是,当你想到你的父母时,你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受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愿我们都能成为给孩子带来温暖、力量的父母。

举报/反馈

花花妈妈说

49.4万获赞 7.6万粉丝
看世间冷暖,品人生百味,分享生活中的故事、感悟
情感领域创作者
关注
0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