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 Rober曾经是一名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现在他是一名youtuber——你可以理解为自媒体作者。一天,Mark Rober突发奇想,在他的youtube频道上发布了一个小游戏。这是一个关于编程的解谜游戏。参与者需要填写各种编程语句,让程序中的小汽车顺利地从迷宫入口走到出口。
Mark Rober说,他想通过这个游戏测试一下,一个从未学习过编程的人可以在多短的时间内学会编程。共计5万人参与了Mark Rober的游戏。
不过,这5万人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上当了。这根本不是一个有关编程的测试。为了衡量人们的真实反应,实验设计者很少会把自己的真实实验意图透露给实验参与者。欺骗是获得有效心理学实验数据的关键。
实际上,这是一个关于人们思维模式的实验。参加实验的人被随机分为两组。这5万人中,有一半人在游戏失败后会看到一幅画面,上面写着:它没起作用,请重试。另一半人在游戏失败后会看到另一幅画面,上面写着:它没起作用,你丢掉了5分,现在你有195分,请重试。(初始分是200分)除此之外,两组实验者体验的程序完全一样。
作者设计的网络分值是毫无意义的一组数字,它不代表任何东西,不能兑换任何物品,甚至除了游戏参加者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够看到它。但是,没有人能想到,恰恰是这组毫无意义的数字,对游戏的结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那些因为失败被扣掉分值的实验者,成功率是52%,这个数字看起来不错。
那些没有因为失败受到惩罚的人,成功率是68%,比前者整整多出16%。考虑到有5万人参加这个游戏,且随机分组基本可以抵消个人智商和知识背景带来的影响,16%的差距可以用巨大来形容了。
但事情还没完。根据大数据的统计,每次失败被扣5分的参与者,平均的尝试游戏次数为5次。而不受惩罚的参与者,平均的尝试次数却多达12次,几乎是前者的两倍半!
这个实验完全颠覆了我们的直觉,其结论也完全违背了我们千百年来遵循的祖训。一直以来,批评和惩罚都是我们进行管教的必备工具。做错了就要受罚几乎被人们看作是教育的公理。即便是最极端的学生保护主义者,也不会反对在学生的试卷上扣分。事实上,很少有人会觉得给做错的试卷扣分是一种惩罚,那不过是对我们做题结果的一种客观反馈。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但是,这场由5万人参与的实验,说明我们过去的认知完全是错误的。在试卷上扣分会让我们错过进步16%的机会,还会让我们重新尝试错题的次数减少一半。
可能你会问,除了这个人为设计的实验,还有什么场景是鼓励人们尝试,从不给与惩罚的呢?这个问题,也许应该提给一位意大利的水管工。
70后和80后对这个大胡子水管工应该并不陌生。我第一次遇到“超级马里奥”是在小学四年级。当时我把口袋里仅有的5角钱交到老板手上,然后在10秒内用完了这次游戏机会。我甚至都没搞清楚发生了什么,游戏就结束了。
随后的数年里,我无数次地重玩这款超级马里奥游戏,我无数次地掉进坑道,无数次被板栗怪撞到,无数次被地上的刺猬扎死,无数次被扔过来的锤子砸死……经历过重重磨难,我终于来到最后一关,打败了库巴大魔王,救出了碧琪公主。
在整个游戏过程中,我曾经无数次失败,但是我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我没有因为掉进坑里被老师责骂,也没有被刺猬扎死被爸妈痛打,当我被飞过来的炸弹炸死时,也不用担心被同学们嘲笑。事实上,我是他们中最先见到有炸弹的关卡的,他们更关心我是怎么来到新关卡的。
游戏给我提供了一个只关心积极结果,而不用在意失败的完美世界。在这样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我品尝到了现实生活不能给与我的成功和喜悦。这种可以不计较失败的游戏过程给了我太多欢乐,以至于当我通关了《超级马里奥》这款游戏后,第一件做的事不是把游戏卡拔掉,而是继续从头玩起。
Mark Rober和我一样,也是《超级马里奥》的超级粉丝,他在TED演讲中用马里奥这款游戏解释了之前所作的实验,并将这种效应命名为“超级马里奥效应”。(SuperMario Effect)
什么是超级马里奥效应?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关注结果,忽略失败,不断尝试,从而获得快速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这是一条学习的捷径,却也是一条不同寻常的路。我们的学习之路充斥着各种惩罚,老师的批评,父母的责骂,自己的愧疚,同学的鄙视,数不胜数。理论上讲,学习成绩越差的学生,越应该重复尝试做那些错过的题;但事实却恰恰相反,成绩越差的学生越不愿意面对自己的错误,总结错题,反倒是好学生更愿意整理错题本,更愿意重复做那些曾经错过的题。
这个看似违反直觉的现象可以用超级马里奥效应来解释。
当我们的孩子明确表现出讨厌学习的时候,肯定是他听到的批评太多了。指出孩子的错误,并惩罚他,并不会让孩子迅速改正,反而会堵塞孩子重新尝试的道路,进而让他学得更糟。忘记孩子犯下的错误,为他们获得的每一点进步欢呼,也许会让他们更快速地走向成功。
人类能学会的最了不起的本事便是用双腿直立行走。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婴儿是因为饱受批评而学会走路的。其实,我们只要把教孩子走路的逻辑迁移到孩子的学习上,就自然能看到马里奥效应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