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50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人是群居“动物”,想要在成长道路中融入集体和社会。就要学会和他人团结合作,中国有句古语:“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一把筷子却很难被折断。”所以人多力量大,是事实,也是人生活在社会中的一种常态。如果以个体生存,则会容易被社会淘汰。
成人是这样,小孩子更是需要团结合作。如果他们不懂得合作,往往会被集体排斥。所以对于孩子来说,学会团体合作是生存的一项技能。缺乏合作的意识是很难在社会生存的。不懂的与人交往和合作,会深深地影响其身心健康。
01孩子不懂得合作的原因
孩子学会合作虽说是生存的一个技能,但是很多孩子在此能力上却很欠缺,家长盲目强硬的拉着孩子,却很少了解其中的原因。
1、过度以自我为中心
如果生活中,父母总是溺爱孩子,过度的纵容,什么事情都替孩子着借口。从未训斥过孩子,这样的行为会造成孩子过度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的性格。进入都集体生活,同样会过于自我,从不考虑他人,这种任性、自大的人怎么会跟他人合作。
2、对陌生环境和人恐惧
孩子长大后会接触不同的人和环境。在面对这些陌生人或者环境的时候,有的孩子难免会出现不适,产生恐惧,不敢与他人接触。就算是需要合作的事情,也不敢向他人发出邀请。这也是孩子缺乏不合作的原因之一。
3、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与人合作,还有一个原因跟他们的沟通能力有关如果孩子沟通能力欠缺,当在集体中游戏玩耍的时候,自然也不知道如何去需求帮助,更不会和他人一起共同完成事情。
4、父母过度保护
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都害怕孩子受到伤害,所以什么事情都会题孩子去做。甚至根本不用孩子思考,就直接包办代替,替孩子安排好一切。
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在做事情的时候,离开父母就不知所措。当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会不知道如何去做,更不会表达。所以也就谈不上合作。
02缺乏合作意识对孩子的影响
合作意识在教养孩子过程中十分重要,如果父母不去重视,或者错误的引导会使缺乏合作意识的孩子身心受到伤害。
第一、影响孩子的情商发展
如果孩子缺乏合作意识,不会与人合作。是会影响其情商发展的,因为合作就是要与人交往,在合作中,建立交流,提升情商。
如果孩子不会交往和合作,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本身,而忽略他人,久而久之变得自私。更不会尊重别人,也不会察言观色,如何能得到“高质量”的情商。
第二、变得异常脆弱,影响性格
孩子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会深深地影响其性格。使其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一个人尝试,一个人接受成功,一个人接受失败。时间久了,则会被失败消磨自信。
一味独自的编制自己的美梦,不去思考和梳理失败的原因,时间长了则会使其性格受到影响。变得不自信、自卑起来。而不愿意去思考自己可能面对的问题。
03如何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能力
想要培养孩子的团结合作能力,家长要找到科学的方法。不要光靠的说教,只有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获得合作的动力和方法。
第一、多带孩子外出,接触集体活动
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不要怕他们受到伤害而将孩子“圈养”起来。一定要多和孩子外出,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和集体游戏。在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懂得社交的基本技能。利于合作能力的养成。
第二、学会倾听,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当孩子缺乏合作意识的时候,家长要学会倾听。不要着急下结论个。更不要强迫孩子的行为。一定更要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知道其不敢合作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帮助他们,给予正确引导。
第三、懂得尊重,适当妥协
团队合作是需要大家统一意见才能达到合作的最终目的。所以想要让孩子学会合作,就要先懂得尊重,尊重他人和自己。只有做到尊重,才能学会换位思考,也能体谅他人。
这样才会减少各执一词的现象,大家朝一个方向努力,多为集体考虑,才能让团队合作变得容易,孩子也能更快的融入集体。从而避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四、父母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学会合作,家长就要会合作。在家里可以适当的渗透一些合作的家务活,让后言传身教,有理有据。
让孩子懂得合作的能量。家庭中的协调合作,其实就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孩子最好的体验。比如每周一次家庭大扫除,每周的家庭会议等。无形中促进了亲子关系,也增强了孩子的责任感。
90后教育寄语: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离不开父母的关注,更离不开集体的融入。所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十分必要的,能够提升生存力。
在生活中多尊重他们,多带孩子外出体验不同的人,在游戏中学会学会人际交往和合作。
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妥协,不要让孩子过于自我,有同理心,才能避免孩子的自私,从而提升孩子的合作能力。